創新競爭力大復活

競爭力大復活

The Quest for Resilience

在動盪的年代,唯一可靠的優勢,就是具備優異的能力,在環境逼你不得不變之前,就先徹底改造商業模式。這就是「復原力」,一種不墨守成規、持續重建的能力,要達到這種策略復原力並不容易,有四大挑戰阻撓著你。
這個世界變得如此動盪,公司根本來不及應變。造成這個現象的原因,可以說是復原力落差。我們周遭都是這樣的例子。大公司的失敗案例愈來愈常見。過去二十年來,在美國二十大破產案例中,有十件集中在過去兩年。企業盈餘愈來愈不穩。即使大家費盡心力「管理」盈餘,但在過去四十年間,標準普爾(S&P)五百大企業的盈餘成長率,每年波動幅度增加了近50%。績效大跌的情況激增。從1973到1977年,《財星》五百大公司中,每年平均有37家公司開始邁入、或是正處於五年淨利衰退50%的狀況;1993到1997年,剛好介於現代最長一段經濟蓬勃期的中間,但盈餘衰退的公司家數多了一倍,每年平均多達84家。

連長年經營有成的公司也發現,要持續交出傲人的績效愈來愈難。吉姆.柯林斯(Jim Collins)與傑瑞.薄樂斯(Jerry Porras)在1994年合著的暢銷書《基業長青》(Built to Last)中,挑出18家在1950到1990年間,表現一直優於同業的「前瞻」企業。但過去十年,這些企業裡只有六家的表現優於道瓊工業指數。另外12家顯然已從卓越企業退步成普通企業,包括迪士尼(Disney)、摩托羅拉(Motorol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