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本誰殺了創新?
斤斤計較絆住企業成長
誰殺了創新?
Innovation Killers:How Financial Tools Destroy Your Capacity to Do New Things
企業要獲利,必須靠財務分析工具把關,才不致入不敷出,無法營運。 然而,過分依賴這些工具導出的數字,反而無法放手追求未來的商機,阻斷公司的創新。 企業要如何在眼前獲利和長遠發展間取捨,才能真正「基業長青」?
多年來,我們一直不解,一些經營得不錯的公司,裡頭有那麼多聰明而勤奮的經理人,為什麼還是無法成功創新?我們調查後發現了一些原因,已經在先前出版的書籍與文章中探討過。這些原因包括:花太多心思在利潤最高的那些顧客身上(因而忽略了對公司要求較低的顧客),以及所推出的產品對顧客真正想做的事沒有幫助等等。在此篇文章,我們要點名三項財務分析工具,由於遭到誤用,而共同扼殺了企業的創新。我們認為,這三項工具的「罪證」如下:
- 使用現金流量折現(DCF)與淨現值(NPV)來評估投資機會。這麼做,會讓經理人低估持續投資在創新上的實質報酬與利益。
- 評估未來投資時,考慮固定與沉沒成本的方式,不公平地讓新的競爭對手坐擁優勢,也讓打算因應挑戰的既有公司感到綁手綁腳,難以施展。
- 只重視每股盈餘,視為推升股價與創造股東價值的主要動因,而忽視了其他因素。這麼做,造成公司不肯把資源投入無法立即獲利的投資機會。
工具1:現金流量折現與淨現值
低估創新投資的報酬
我們要補充一點:這些工具與觀念並不差;但企業界在評估投資時一般運用這些工具的方式,卻會造成系統化的偏差,對創新不利。根據過往的經驗,我們提出一些替代的方法,可以幫助經理人在創新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