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車險管理新思維:保費少了,價值卻多了
車險管理新思維:保費少了,價值卻多了
- 數位轉型
- 段詩潔 Shi-Jie Duan
- 2025/10/28

國泰產險資深副總經歷翁翠柳(左二) 與督導吳香妮(右二)一同帶領團隊打造能主動防範風險的數據化經營模式;張智傑攝。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創新商模轉型獎大型企業組首獎】國泰產險首創整合數據、AI風險預測模型、駕駛行為管理等防阻服務於一體的法人車隊智慧保險方案,跳脫傳統「事後補償」的角色,轉變為能即時預測與主動防範風險的數據化經營模式。
「我們想幫客戶解決問題,而不只是賣保險」。國泰產險資深副總經理翁翠柳直言,傳統產險的風險處理機制,主要是意外發生後提供補償的角色,但未來能不能走在前面,先協助客戶預防及降低風險,讓災害不要發生?
以「CarTech智能車險加值服務」專案,在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創新商模轉型獎榮獲首獎的國泰產險,就是希望透過數位轉型,翻轉產險業的傳統價值。(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翁翠柳表示,現在國外很流行「使用行為型保險」(User-Based Insurance),也就是保險費計算不只看過去肇事紀錄、年齡等,而是從行為面如何導致事故去分析。此次的轉型,也是從這個理念出發。
以數據診斷風險
轉型的首批客戶,鎖定法人車隊。近年大型車隊如物流等,每天很多車子在路上跑,交通事故發生率不但高於一般車輛,致死率甚至高達6倍以上。
過去車隊投保時,保險公司通常只能根據「損率」高低來決定保費,損率偏高就直接加價,卻無法真正理解事故背後的原因。
但國泰產險則希望借重數據團隊,把數位技術、保險公司的know-how、以及理賠資料庫結合,分析發生事故的駕駛行為,例如疲勞駕駛等。這對客戶、公司風險管理、社會都有幫助。因此啟動了這個有點實驗性質的專案,也積極與法人客戶溝通。
「電動車市場崛起,對我們是一個刺激。」國泰產險督導吳香妮興奮地說。由於電動車能夠蒐集駕駛行為的數據,未來保險市場和商業模式可能因數據而改變。
另外,因為法規,法人車隊本來就必須裝數位車機,回傳駕駛行為數據,國泰產險會根據數據,分析行駛路段、速度、急剎車或超速等種種行為,結合外部顧問定義出的危險行為標籤與門檻,計算個人或車隊的風險值。
這項數位轉型專案的施行,分成前、中、後三階段。前期為從過去看損率,改為幫客戶做全盤健檢,透過損防團隊進行專業見解,針對28項指標(包括安全管理、業務性質、駕駛行為)對車隊進行風險評分,提供量化和質化的建議。
中期部分,專案則提供數據平台,車隊管理者可透過此平台查看每日駕駛行為數據,包括車隊整體風險分數趨勢,以及與個別駕駛員狀態如疲勞駕駛指數等,也能幫助管理者識別慣性違規者,進而調整排班或進行教育訓練,最終提升整體車隊管理效率。
後段則是持續改善,對於損率不佳的車隊,國泰產險的團隊會根據理賠紀錄與數據分析提出具體改善建議。翁翠柳舉例,針對物流業車隊常見的「後門未關」問題,常常導致事故,在團隊提出後,客戶可能修訂SOP,或導入獎懲機制,以便有效降低事故頻率。
安全及效益皆提升
轉型很快就見到了成效,最顯著的成果是事故率的顯著下降。某物流車隊客戶去年1至7月事故次數,從32次降至今年同期的16次;另一客戶更從53次降至6次。
一般而言,每次事故平均導致車輛需要維修7天,減少事故意謂著車輛可更長時間投入營運,提升運輸效率。此外,專案透過改善駕駛行為,如減少急剎車或超速,顯著降低油耗成本,客戶因此節省了上百萬元的運輸成本,顯示數據驅動的風險管理可同步確保安全及增加經濟效益。
防患未然更可見到質化的效益。事故減少提升司機安全,降低受傷風險,同時減少訴訟、調解等後續成本,避免負面新聞對企業形象的衝擊,可提升公司品牌價值。此外,客製化的風險管理方案,也能幫助車隊強化內部管理,保持營運穩定與持續性。
但對保險公司來說,事故率下降,能收到的保費也會隨之減少,是否會擔心影響公司營收呢?
翁翠柳解釋,整個專案背後的邏輯,是基於國泰產險的核心能力:「商品保障」與「損害防阻」。希望改變客戶對保險的傳統認知,讓保險不再只是發生事故後的補償工具,而能透過數據與管理機制,降低風險,為客戶帶來更高的企業資源效益。
因此與其著眼於短期的保費收益,不如轉而幫助客戶降低損失機率、創造正向影響。這對國泰產險的品牌價值與長遠發展,具備更大的綜效。
國泰產險從風險控制出發,以顧客為本的轉型,展現出數位工具不只是效率提升的手段,更是價值創造的起點,以獨特的思維,創造公司與客戶、社會三贏的局面。
成立時間:1993年
董事長:蔡鎮球
2024年營收:281億元
主要業務:產物保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