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革管理 先改造自己的腦袋,再來談目標設定
先改造自己的腦袋,再來談目標設定
- 變革管理
- 張敏敏 Mingming Chang
- 2024/12/23

lovelyday12/shutterstock
領導人都希望能夠學會目標管理,但更重要的,或許是先釐清,目標是否要隨著趨勢調整?誠然,改變的過程是痛苦的,尤其曾經輝煌建立的商業版圖,更難推動改變;然而,若領導人不帶頭勇敢面對,就難以掌握新的成長機會。
我在2022年創辦「中華OGSM目標管理協會」,並擔任理事長一職,將近3年,因著協會,我接觸到各行各業的經理人,特別是他們推動變革時的努力和無奈。其中,最無奈的通常都是傳統業者,包括通路零售商,他們的哀號聲從疫情開始就未曾停過,然而,今年營業數字看起來依然慘烈,不「負成長」,已經算是個成就了。
「這時,談什麼策略,有能力的人才談策略。」他們說。
我看著他們,心中忖度這句無奈中帶著怨恨的結語,心中極度不贊成。因為,我知道他們也曾經榮光過,但是當他們賺足了錢,這群業者並沒有為未來做投資。
我舉個例子,各位讀者覺得在疫情過後,台灣的百貨公司有哪些轉變嗎?沒有感覺,對吧?百貨公司依舊做周年慶,玩「買萬送千」的遊戲。你的逛街只是從新光三越換到三井outlet,什麼都沒有改變。百貨公司並沒有無人駕駛車的配送,也沒有機器人做招呼服務,收銀還是用人工,而這些百貨的線上購物網站,使用者介面還是粗糙到讓人想立刻跳出。簡單來說,台灣的百貨樣貌,就是2020年前的樣子。
但美國的平民百貨沃爾瑪(Walmart),可完全是另一種光景。
美國沃爾瑪百貨公司2024年全年財測已達1,696億美元,較去年同期成長5.7%,淨利潤已達78.9億。而在2020年,沃爾瑪百貨為了因應疫情,全力發展電子商務,該年電子商務銷售成長即達97%,已僅次於亞馬遜(Amazon)排名第二。沃爾瑪電子商務的經營不斷持續,光在2024年第一季財報,電子商務銷售就較去年同期成長26%。
沃爾瑪百貨鎖定亞馬遜為主要競爭者,力拚物流優勢,推出「Walmart Plus」,以年費僅98美元推出物流優惠,可享有不限次數的免費同日配送服務。沃爾瑪百貨的後端系統自1990年代即進行數位化,重新設計網站和移動應用程式,提供更直觀的使用者介面,整合AI進行產品推薦和預測搜索功能。為了刺激消費者「線上訂貨、實體領貨」(Buy Online Pick-up In Store, BOPIS)的習慣,沃爾瑪把全美4,622家門市當做取貨點,讓消費者不斷返店,進一步更增加百貨的銷售。沃爾瑪百貨在後端配送中心和門市單位引入機器人,進行地板清潔、庫存管理、撿單、送單等固定工作,藉此減少人力,減少管理溝通成本,拉大了利潤的厚度。
反觀台灣,我們一直說百貨公司是通路龍頭,殊不知這龍頭地位已經在2021年拱手讓人。電子商務早已成為通路霸主,而暢貨中心(Outlet)在疫情期間,早以9.3%的成長打趴百貨的0.2%成長態勢。現在的我們,寧願開遠一點的車到郊區購物商場,也愈來愈不願意到市區跟著人擠人,車塞車。
簡單來說,這個世界在改變,但有些人矇起眼、摀起耳,還在期待用回舊方法會有新業績。
我深刻了解「改變」的確不容易。它的不容易來自我們得自廢武功,拋下曾經的優勢,甚至自毀價值觀,然後告訴自己去適應這現實的世界。有時候人活了大半輩子,就是希望掙個自由、掙個瀟灑,再說,工作也都快一二十年了,誰願意受這樣的委屈,勇敢地改變自己?
由於我還想繼續工作,我還想貢獻社會,既然還未到人生完全退場的時刻,我會這樣告訴我自己:「與其被別人辜負,不如先自己處理自己」。
所以,想要業績成長?特別是傳統製造、通路業者,請您先自問,您知道客戶在想什麼嗎?您知道客戶的痛點嗎?請你靜下心來觀察,深刻地去感受,這些,比你拚命訂目標、擠數字來得更有價值。有時想想,設那麼多目標究竟要幹什麼?其實,要先改造的,絕對是你我的腦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