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胰島素大廠諾和諾德:分分合合,百年始終聚焦核心競爭力

胰島素大廠諾和諾德:分分合合,百年始終聚焦核心競爭力

胰島素大廠諾和諾德:分分合合,百年始終聚焦核心競爭力

JHVEPhoto/shutterstock

最近爆紅的「瘦瘦針」,來自因減肥副作用而誤打誤撞爆紅的糖尿病治療產品,這背後原來是一個專注做胰島素的丹麥百年企業──諾和諾德(Novo Nordisk)。諾和諾德經營百年來只聚焦在一項核心競爭力,打造出全球最大企業,堪為現代企業發展的參考。

合夥與拆夥的創業

糖尿病原先沒有解方,一直被視為絕症,直到1921年加拿大學者弗雷德里克.班廷(Frederick Banting)與查爾斯.貝斯特(Charles Best)發現胰島素。丹麥的諾貝爾得主奧古斯特.克羅(August Krogh)和他同樣也是醫生、患糖尿病的夫人瑪麗(Marie),去加拿大取經引進丹麥後,就此開啟了兩家百年企業的競合樂章。

引入相關技術後,克羅夫妻倆與醫生漢斯.克里斯蒂安.哈格多恩(Hans Christian Hagedorn)於1923年共同創設了諾德(Nordisk)實驗室,並從豬的胰腺中提取生長激素,為丹麥胰島素生產做出重大貢獻。為了純化大量生產,漢斯說服動物生理系技術員哈洛德.佩德森(Harold Pedersen)及他身為藥劑師的弟弟索爾瓦德(Thorvald)共同加入,然而索爾瓦德與漢斯兩人個性不合,引發激烈爭執。索爾瓦德被漢斯解僱後,佩德森兄弟遂於1925年自立門戶,創辦了諾和(Novo)公司,自此開啟兩家公司長達60年愛恨情仇的競爭。

合併的背景

諾德雖然是丹麥的胰島素先驅,但是缺乏商業基因,一直走不出經營困境。漢斯醫藥救世的理想主義與理念性格,將胰島素鉅額收入的一大部分都用來幫助患者,而非擴大投資商業化生產,雖然他於1946年從魚精蛋白中開發出來的長效胰島素NPH(Neutral Protamine Hagedorn),能讓患者減少注射次數,造福人群,該藥品更是以他為名,但是他經營公司沒有商業概念,僅在丹麥這個小市場銷售而沒有出口。到了1971年,漢斯因為帕金森氏症過世後,公司僅有2,000萬丹麥克朗的銷售額。接手的CEO亨利.布倫納姆(Henry Brennum)力挽狂瀾,從務實中創新,10年後將諾德的營收翻了35倍,但仍大幅落後諾和,成為第三大胰島素生產商及最大的生產激素生產商。

反觀諾和,從佩德森兄弟獨立發展後,一路朝工業化規模生產的道路前進,專注生產胰島素與注射器。哥哥哈洛德擁有兩段婚姻,前妻早逝育有5名子女,再婚妻子則育有兩名子女;哈洛德遂於1951年成立基金會,以防止婚姻遺產紛爭及惡意收購。再婚家庭中的長女婿努德.哈拉-莫勒(Knud Halla-Moller)於23歲加入公司,並於一代的弟弟索爾瓦德於1961年無後過世時接手,並重組公司,將之轉型成為產品導向。二代女婿努德於1974年他60歲時,將公司在哥本哈根上市,他的女婿(三代)麥茲.奧夫利森(Mads Øvlisen)也於此前(1972年)因為公司上市的需求,被說服加入公司,並於1981年時接任執行長;當時,諾和已成為全球第二大胰島素生產商及最大的工業酶公司。然而努德跟哈洛德的兒子皆於1984年過世,家族後繼無人。

產業競爭與企業接班

1980年代,也就是胰島素發明60年後,慢性病醫療產業成為一個快速成長但是也非常競爭的市場。現代人的肥胖症開始衍生明顯的心血管疾病、糖尿病等。根據統計,從1975年以來,在英國有超過1/4的人過胖,慢性病市場的用藥需求急劇攀升。儘管如此,胰島素市場競爭更加劇烈,大型全球性醫藥公司如禮來(Eli Lilly)及賽諾菲(Sanofi),規模龐大且資源充沛,多直接買斷藥品開發公司,讓諾德及諾和這兩個早發的專業利基型公司處於劣勢。

此時諾和的胰島素業績約4.4億美金,占營收的1/2,在胰島素市場占比34%,僅次禮來,屈居老二地位。諾德僅約諾和的1/5規模,其77%都是胰島素收入,約1.3億美金,為老三地位。諾和與諾德兩相競爭後,通常都是老大禮來得利。

在1989年時,律師背景的諾和第三代女婿麥茲僅49歲,勉為其難接班。他並沒有想要積極掌權,家族第四代也都還年輕。反觀諾德,在專業經理人亨利長期擔任18年總裁後,雖然把公司從谷底大幅轉型成功,但59歲的他積勞成疾,已經罹癌意欲交棒,但內部沒有適合人選。雙方的掌門人都沒有私利掌權的問題,更重要的是,雙方所有權早已經歸基金會所有,雖然互相競爭,但早期技術系出同源。若雙方合併,則可達到市占率45%,合併營收9.9億美金,僅次於禮來。若不合併,鷸蚌相爭讓漁翁(禮來)得利,合比分來得好。

麥茲主動前往諾德拜訪當時的董事長艾倫.飛利浦(Allan Philip)詢問合併的可能性。艾倫給予正面回應,並表示他與總裁亨利也有相似的想法,於是開啟了兩家公司合併的旅程。

合併與分拆

合併前,諾和在營收及員工人數都是諾德的5至6倍大。諾和整體銷售額為6.5億美金,其中胰島素占4.4億美元。諾德營收為1.7億美元,其中77%都是來自胰島素。諾德在全球胰島素市場的占比約為諾和的1/4。諾和胰島素銷售額僅次於禮來,估計占世界工業化國家胰島素市場的31%。

兩者於1989年採取吸收合併。由諾和收購諾德,收購後諾德公司消滅,但諾和改名為「諾和諾德」,兩位總裁麥茲與亨利共同領導權利平等,轄下兩大營運部門:制藥部門及生物工業部門,由兩名行副總裁擔綱。合併大為成功,1989年時營收12.6億美元,1991年營收跳升為14.69億美元,市值27.54億,胰島素占全球市占率約45%,排名第一。

不幸的是,亨利於合併後隔年去世,合併公司也於合併後的10年,於2000年分拆(demerger)為生產胰島素的諾和諾德(Novo Nordisk)及工業酵素的諾維信(Novozyme)兩家公司,原諾和家族的第三代麥茲,也於2000年交棒給專業經理人拉爾斯.弗魯爾加德.約根森(Lars Fruergaard Jørgensen)管理。諾和諾德與諾維信分拆時,市值分別為127.2億及15.1億美元,2024年時,兩者已經暴漲為4824.46億美元及1218.05億美元 (2024年1月8日),共暴漲42.45倍。

諾和諾德集團形成三層控股架構,最上層為諾和諾德基金會(Novo Nordisk Foundation),轄下百分之百的控股公司「NOVO A/S」,持有兩大部分,一部分為840億歐元資產,是持有兩家上市公司的投票A股及股權B股,另一部分為2,400億歐元投資組合。該基金會持有資產約為歐元1080億,為全世界最有錢的基金會。

根據研究,到了2030年,全球肥胖藥市場將高達440億美元,比2022年數字暴增18倍,諾和諾德陸續併購慢性病醫療的多元領域,衍生的副產品瘦瘦針上市狂銷後,市值達到新高4826.59億美元(2024年1月4日),超越2022年丹麥GDP 4000.2億美元,成為歐洲最大的市值公司。

學習點

全球競爭的今日,成為「領域冠軍」是存活的必要條件。冠軍不可能隱形,只有持續成長才能保持龍頭地位,要成長就要選擇對的成長方向,下一步成長方向的選擇,是企業成敗的關鍵。這個個案告訴我們,只有長期專注在「核心競爭力」,才是成就龍頭企業的關鍵。

內部的核心能力不等於對外的核心競爭力。每家企業都有核心能力,但只有具備外部競爭力的獨特優勢,並長期打造,才能淬鍊為核心競爭力。

快速變動的今天,沒有百年不變的企業策略跟經營範圍,企業需要持續地由外向內(outside in),以及由內向外(inside out)交叉檢視,重新定義策略與經營範圍。

企業的資源是有限的,需要取捨,聚焦最優化使用,才能達到最佳效益。以核心競爭力為軸心,在規模上做加法,持續擴大,範疇上做減法,捨去非核心業務,才能打造長期的核心競爭力。

聚焦核心競爭力是一個百年工程,不是短期口號,十年只能磨一劍,百年才能成就一個偉大門派。不追求短期股東利益,才能打造出偉大的百年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