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打破框框」的反思

「打破框框」的反思

「打破框框」的反思

SFIO CRACHO/ Shutterstock.com

瑞典諺語說:「不要把嬰兒和洗澡水一起倒掉」,不要因為受害於「框框」,就只懂得「打破框框」,別忘了先要「有效建立框框」,然後還要「有效打破框框」。

誰都懂「打破框框」很重要,可是為什麼這個觀念對多數人或多數組織沒什麼用?其實大多數人沒真的懂,也從沒認真反思過:框框是什麼?為什麼要打破?要怎麼打破?框框都是沒用的嗎?沒有框框會怎樣?沒有框框又要怎麼打破框框?

不管個人或組織,我們都有「框框」,差別在有意識或無意識、有效或無效,以及在「建立」與「打破」間的動態平衡。「框框」是我們的認知框架,這包括通過有意識的學習或探索發現而形成的思想、信念、方法,比如各種知識、理論、價值觀、規矩,或無意識的習性,比如個人生活習慣或組織文化。「框框」是我們思考、判斷、抉擇的重要參照,比如好壞、是非、善惡的標準。如果完全沒有「框框」是很可怕的,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是我們能思考而有智慧,也因而產生並積累了許多的「框框」,這些「框框」又讓我們更有效地思考並探索更高的智慧,同時也產生了限制我們的副作用。

「框框」有好、有不好。不好的「框框」,或好的「框框」沒用好,就會造成固執或迷信;好的「框框」用好了,有助於擇善固執。有可參照的「框框」才能分辨並做出判斷抉擇,但即使是好的「框框」也可能被誤用或濫用。不好的、沒用的要打破,好的、有用的為什麼要打破?打破了就難以恢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