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不只網紅要「人設」,任何人都需打造個人品牌

掌握三大識別+三大元素

不只網紅要「人設」,任何人都需打造個人品牌

不只網紅要「人設」,任何人都需打造個人品牌

圖片皆為受訪者提供/專家們強調,即使不是公眾人物,建立個人品牌仍可帶來極大優勢。(左起暢銷作家歐陽立中、利眾公關顧問董事長嚴曉翠、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

說起「打造人設」,多數人都會覺得那是演藝明星或網紅要做的事,而美國知名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曾言:建立個人品牌是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也就是說,掌握你的個人品牌,就等於創造你的影響力。

※ Podcast由瑪利執行長品讀,提供多元視角,助您閱讀文章時產生更多啟發。

以往「品牌」的概念多屬於企業,是透過一系列有目的的行為,塑造出在目標族群心目中的形象。

近年來,隨著網路發展及社群媒體的普及,許多個人不再需要依附組織,一樣可以打造鮮明的個人品牌,變成擁有眾多追隨者的YouTuber、關鍵意見領袖(KOL)、網紅等等。

20世紀末,暢銷管理經典《追求卓越》(In Search of Excellence)作者,美國知名管理大師湯姆.畢德士(Tom Peters)就曾說過,建立個人品牌是21世紀的工作生存法則。

畢德士在說這句話的時候,當然無法預期到21世紀的今天,會有這麼多人依靠個人品牌,在網路世界創造了驚人的影響力,甚至是產值。

個人品牌就是影響力

知名人際溝通、口語表達,同時也是聲音訓練專家周震宇表示,「人物設定」(人設)這個詞,早先常見於日本動漫所用的術語,指的是配合劇情需要,為虛擬的動漫人物設計外觀、個性,創造出在大眾心目中獨一無二、不可抹滅的形象。

只要談起《龍貓》裡的小姊姊「小月」、《魔女宅急便》裡的「琪琪」,或是《鬼滅之刃》裡的「炭治郎」,許多人腦海裡馬上就會浮現出那個角色的表情、性格,連價值觀都極為鮮明。

但如果只是一般人,不想當網紅,也需要建立自己獨一無二的「人設」嗎?

周震宇強調,其實每個人都需要建立個人品牌,可以讓別人更容易辨識你、記住你,對你產生某種印象,「這些印象一點一滴累積起來,就會變成你的影響力。」

暢銷作家、podcast節目「Life不下課」主持人歐陽立中,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他本來只是一個高中國文老師,但透過一篇篇的「爆文」,在網路上吸引了眾多粉絲,個人著作一個月內銷售就突破萬本,許多人願意從中南部專程北上參加他的實體寫作工作坊。

「只有透過產出,才有辦法在別人心中留下身影,」歐陽立中指出,他剛開始經營個人品牌時,就強迫自己每天在臉書上寫一篇文章,即使剛開始可能只有自己的親朋好友會來按讚,仍堅持不懈。

因此,他體會出,創造個人品牌的第一步,就是持續產出作品。歐陽立中特別提醒,起步時不需每篇作品精雕細琢,而要持之以恆累積數量,量變會帶來質變,大家會開始認識你,並且建立你的人設。

自我的三大識別

那麼,打造個人的品牌形象應具備哪些要素?專家們一致指出,建構自我的「品牌意識」是重要關鍵。

利眾公關顧問公司董事長嚴曉翠表示,必須先思考自己的人設架構,有意識地建立自己的品牌識別。所謂的「意識」是指自己要很清楚什麼時間該說什麼話、做什麼事,甚至是該穿什麼衣服?要不要化粧?很多細節都會成為我們建構人設的重要元素,也是跨入個人品牌最重要的第一步。

周震宇舉了一個有趣的例子,他曾經聽過一個婚友社的負責人抱怨,社內的女性會員,出席活動時都不太願意打扮,而她們最常說的原因是:我不希望別人喜歡我是因為我的外貌。

「我們必須要知道自己在什麼場合,適合怎麼樣的形象,」周震宇表示,在這樣的場合,適度的自我妝扮是必須的,堅持要以原始面貌示人,就缺乏建立自我品牌的敏感度。

嚴曉翠則指出,企業建立識別系統有三項重要的支柱,包括「理念識別」(Mind Identity,MI)、「行為識別」(Behavior Identity,BI)、「視覺識別」(Visual Identity,VI),也同樣適用在個人建立品牌。

首先,理念識別就是隨著品牌意識而來。我們希望自己展現什麼樣的形象?專業的、趣味的、親切的,還是有內涵的?若是再往下細分,則涵蓋了自己的性格、人格、專業、專長等面向。

周震宇建議,做好「人物設定」的第一件事,就是好好的認識自己,深入盤點自己的性格特質,再決定要強化凸顯哪些特質。不過千萬不要為了外在期望或內在目的,把自己硬套入一個跟自己個性南轅北轍的「模板」。「因為我們不是要變成另外一個人,所以也不要試圖裝成另外一個人。」

理念確定之後,就進入到「行為識別」和「視覺識別」。

這二件事關鍵在於創造自己的立體形象。「不管處在什麼位置,最怕人設扁平、模糊,」周震宇強調,缺乏好的行為和視覺識別,人家總是認不出來,也常常想不起來,連最基本的「存在感」都沒有。因此可以從外表、穿搭、聲音表現和行事作風來強化自己的人設,讓自己成為一個有獨特風格的人。

也就是說,個人品牌的建立是各項細節的累積,必須有意識地不斷將相關的訊息釋放出去,最後才會被加總起來形成我們的個人品牌。

提煉三大元素

歐陽立中則以個人經驗,提出個人品牌的三大元素:故事元素、專業元素、親和元素。

故事元素是為了「被人記住」。在資訊爆炸的時代,一般人總是「過目即忘」,創造一個經典的故事,才能讓人留下印象。歐陽立中最初是寫了一篇名為「飄移的起跑線」的文章,講述他如何設計一個搶飲料的遊戲,結合荀子《勸學》篇的重點,讓學生理解為何學習如此重要,也讓他們體會社會的運作法則。

這篇文章在網路上爆紅發酵,累積超過三萬個讚,歐陽立中也因此建立起了他的個人形象:一個很有創意,會結合遊戲來教國文的老師,奠定了他成為網紅的第一步。

第二是專業元素,自己需有獨到的見解,並帶給受眾價值。歐陽立中的專業元素除了國文教學、寫作訓練,還因為他從高中就參加演講辯論社,所以語言表達也非常精煉,後來他的很多課程和著作,也都跟表達能力有關。持續透過這幾大面向,形塑他的專業形象。

第三則是親和元素,當個人品牌逐步建立後,開始有人追隨,但這時如果讓自己顯得高高在上,「大家會覺得是在仰望一座大神,」歐陽立中強調,他會適時地運用親和元素,讓自己具備鄰家大哥哥的親和感。

切勿自視甚高

最後,建立個人品牌的分寸拿捏也很重要,切忌太過矯情。周震宇就說,裝模作樣、裝腔作勢,裝神弄鬼,以及裝聾作啞,這四件事都要避免。他自己年輕時也犯過類似錯誤,當年他年僅二十多歲,去到一個都是總字輩的場合,為了展現自己具備跟那些長輩平起平坐的份量,會刻意裝腔作勢。但多年後自己想起來都好笑,「找到自己最好的位置,該學習的學習,該認分就認分,不要硬裝成某個樣子。」

嚴曉翠則說,太過自我中心也要不得,有些人會喜歡眾星拱月的尊榮感,這會讓旁邊的人覺得:就你好棒棒,其他人在旁邊通通成了活動布景,「人再怎麼不濟,也不會愛當別人的陪襯。」

歐陽立中則認為,經營個人品牌不宜譁眾取寵,尤忌攻擊謾罵。因為煽動情緒是一個創造流量的捷徑,所以有些人會走偏鋒,用攻擊謾罵吸引一群「吃瓜群眾」搬板凳來看吵架。但這只能創造短期效果,不僅自己必須承受這些情緒的能量,「別人也會回擊,這些業到最後都會回到自己身上。」

形塑個人品牌,是一個創造自我價值的過程,不是每個人都能夠或需要成為網紅,但透過自我覺察後,設定一個讓別人能夠快速認識、容易記憶的立體形象,對於每個人的人生、職涯,也都將產生巨大的推進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