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力資源管理人力資本的開源與節流

人力資本的開源與節流

人力資本的開源與節流

因地緣政治等因素造成全球供應鏈失序後,勞動力的供需失調也成為全球產業的頭痛問題。台灣前二年經濟雖然表現不錯,但景氣總會有高低循環,台灣經濟的長線威脅,還是「人才匱乏」。

春節長假期間去了一趟日本,拜訪好久不見的客戶;因為當時日本並非假期,而且仍對中國遊客設限,因此在街頭不時傳來親切的台灣口音。

過去我們常常讚嘆日本高水準的服務品質和態度,但是這回不論是通關還是在店頭,感受卻是大打折扣。原因無他,跟全球多數地區一樣,在疫情期間各行各業大量裁員;如今解封了,企業活動漸漸回歸正常,但是流失的高素質人力卻已一去不復返;特別是人力需求量大的行業,更顯得捉襟見肘。

已開發國家及較先進的開發中國家(如台灣等),也普遍受到高齡化、少子化的負面影響,加以疫情期間掀起的全球大離職潮(Great Resignation),以致勞動力嚴重失衡。

人才匱乏,台灣經濟的長線威脅

日前出席一場有關科技安全的論壇,我直言「半導體去台化」是假議題,「人才不足」才是台灣最該掛心的科技安全隱憂。尤其在台積電的人才磁吸效應下,一線科技廠還勉強能招足人才,二、三線廠商則陷於人才質量俱缺的困境,對於企業的發展形成極大的阻礙。

因地緣政治等因素造成全球供應鏈失序後,勞動力的供需失調也成為全球產業的頭痛問題。企業已經在缺工了,歐洲卻還在大罷工。法國勞工反對政府將退休年齡從62歲延長至64歲,而發起示威活動,造成全面癱瘓;德國因機場工人要求提高工資而罷工,導致部分空中交通受阻。此外,英國、義大利、西班牙等國勞工也因為高物價推升生活成本,也訴求大幅調薪而發動罷工。

台灣經濟前二年繳出耀眼的成績後,現在也開始降溫。然而,景氣總會有高低循環,台灣經濟的長線威脅,還是「人才匱乏」。像是台積電基於各方考量而赴美、赴日,甚至可能赴德國設廠,除了本身的工程師外,供應鏈成員也必須隨「積」而行。台灣企業都明白國際化是必走的路,但是台企主管外派意願普遍不高;招聘當地幹部,往往又要面對社會、文化、生活等差異而產生的隔閡與誤解。

開源&節流

資源不足,就要想辦法「開源節流」。針對「開源」方面,鼓勵生育,遠水難救近火,緩不濟急。緩解人力資本不足,我曾多次提出「草船借箭」概念作為中長期的解方:鎖定新南向國家,台商提前招募當地優秀大學的三年級學生,並補助其大四期間學習中文的費用;等到大學畢業後,安排來台灣實習、念研究所,期間由企業支付薪水、學費。經過三至五年的台灣企業文化洗禮,再派回母國擔任台籍企業駐當地的幹部。

企業海外據點由熟悉當地風土民情,又了解企業制度文化的在地主管負責營運,既能彌補外派人才的不足,又可減少跨國管理的溝通成本。這樣的模式,不僅可用於馬來西亞和印度等積極涉足的半導體產業,也適合電動車、生技醫療等大健康產業的人才策略。

除了企業自身的努力外,這帖解方尚需政府各部會,包括國發會、外交部、僑委會、教育部、勞動部、經濟部,甚至財政部等,協調出一套簡便可行的執行方案才能奏效。

此外,擬定更開放、更具彈性的移民政策,則可解短期燃眉之急。

受到高齡化、少子化衝擊,連一向謹慎保守的日本也開始放寬對外攬才政策。日本新設「特別高度(優秀)人才制度」,以擁有碩士學位或工作經歷逾10年、且年收入超過2,000萬日圓的海外人才,提供核發居留資格。

國發會在2018年推出類似的「台灣就業金卡」政策,延攬外籍白領菁英來台服務;推出四年(至2022年)獲得外國特定專業人才許可突破1萬人次,成績差強人意。但是當日本、泰國等國都積極搶奪國際人才之際,顯然我們得推出更具競爭力的移民政策,才不致在這一輪國際人才爭奪賽中落居下風。

至於「節流」,則是善用經驗豐富、但仍有意在職場發揮所長的退休人力資源。台灣雖已進入高齡化社會,但是不乏身強體健、活力十足的退休人士;企業若能針對退休員工設計彈性工時、減輕工作責任、打造適合的工作環境,可提供其繼續為組織貢獻專業,並傳承知識和經驗的誘因。

愈來愈多被迫屆齡退休的專業人員,仍具有一定的鬥志和生產力,卻苦無施展舞台;企業裡有些非常態性的工作,需要有經驗的熟手即時上線;這時,中高階專業人力供需的媒合平台便可應運而生。

當勞工權益意識最強烈的法國,都在思考要延長退休年齡之際,仍在「拚經濟」的台灣,面對經驗豐富、身健體壯的銀髮族,更應該好好研究如何善用充沛的人力「銀礦」,莫讓寶貴的資源荒廢閒置。

(本文為郭智輝博士口述,吳光俊撰文整理;轉載自2023.3.9「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