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企業掌握未來命運的抉擇

平台經濟來勢洶洶,無論規模大小,傳統產業都面臨著關鍵抉擇:「該不該轉型為平台商業模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陳威如近年專注於平台研究,他在今年10月3日接受本刊訪問,對於企業如何評估是否進行平台轉型,以及如何才能成功轉型提出具體建議。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平台經濟來勢洶洶,無論規模大小,傳統產業都面臨著關鍵抉擇:「該不該轉型為平台商業模式?」中歐國際工商學院教授陳威如近年專注於平台研究,他在今年10月3日接受本刊訪問,對於企業如何評估是否進行平台轉型,以及如何才能成功轉型提出具體建議。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近年有兩股力量推動傳產業者往平台轉型。

一是平台經濟帶來「去中介化」、「去中心化」、「去產業邊界化」效應,各行各業的產業價值鏈正在重組,企業想固守既有商業模式將愈來愈困難。另一方面,新的商機也伴隨變化出現,有愈來愈多傳產業者發現,如果能夠成功掌握平台思維,就能取得新的成長動能。

然而據我的觀察,兩岸傳產業者對於平台化轉型態度可說截然不同。在中國大陸,企業無論規模大小,談到「平台」幾乎都非常興奮,企業家認為平台商業模式是能夠再創成長、讓企業掌控自己命運的解藥。相對的,在台灣,企業決策對平台轉型的態度則明顯遲疑得多。關鍵在於,台灣企業對於「平台」普遍有兩個迷思:

平台迷思1 只有大市場才能做平台

第一個迷思是認為,「台灣市場規模太小,做不了平台!」

隨著幾個大型平台龍頭企業,諸如美國的Google、亞馬遜(Amazon)、臉書(Facebook)、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