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企業理想與營利,社會企業難兩全

個案研究台灣個案
Case Study

堅定初心?還是尋求發展?

理想與營利,社會企業難兩全

理想與營利,社會企業難兩全

Shutterstock.com

善樂創辦人陳佑,帶領三十名自閉症孩童,培訓他們製作手工便當,希望以此營利並貫徹社會企業使命。然而手作便當收入有限,善樂逐漸陷入營運困難的窘境,此時大型通路樂比鄰向陳佑提出合作計畫,但輔導員柳真卻質疑,便利店的流水線作業會對孩童造成傷害,違背創業初心。陳佑該如何抉擇?

※ Podcast由瑪利執行長品讀,提供多元視角,助您閱讀文章時產生更多啟發。

中午時分的陽光並不炙熱,但陳佑的額頭仍滲出細密的汗珠。他的「善樂食趣便當」餐車今天生意不錯,他雙手不停分揀便當,一邊熱情地招呼著:「我們的食材都是當季時令菜色,謝謝您支持星星的孩子們。」

一名年輕女性上班族把錢遞給陳佑,笑著說:「你們的便當真的滿有趣的,我每次都很期待裡面紅蘿蔔不同的造型。」

「謝謝!刻這個造型紅蘿蔔的孩子手真的很巧。我回去一定跟他說,他一定很開心!」陳佑笑著回答。

陳佑是社會企業「善樂」的創辦人,善樂結合專業社工輔導,為自閉症患者提供培訓和工作機會。陳佑的妹妹是典型的天生自閉症患者,他從小就為工作繁忙的父母分擔大部分照顧看護妹妹的責任,因此一直很注重自閉症的議題。他在大學畢業後進入非營利社福團體,工作三年後,與幾名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創立善樂,定位是社會企業,希望透過營利的商業模式來實踐社會使命。

經過幾番努力與商業模式的調整,善樂逐漸專注研發和生產手作商業便當,前後培訓和雇用了約三十名來自不同社福機構的自閉症患者,在社輔員工的輔導下,參與手作便當的製程。每個工作日固定生產三百份便當,中午分派餐車到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