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成長與轉型 「全部記得」不等於「全部學會」,更不是「全部活用」
「全部記得」不等於「全部學會」,更不是「全部活用」
- 個人成長與轉型
- 郝旭烈 Caesar Hao
- 2024/12/12
paolalozano/shutterstock
我們大多數人都不屬於博學強記的類型,因此與其強迫自己「全部記得」所吸收的知識,不如先選擇記住一兩個重點,再透過「告訴別人,並讓他人理解」的方式,讓自己融會貫通。知識唯有記得,才會運用。
最近幾年因為自己出書的緣故,就會有非常多機會受邀到不同的讀書會去分享。而常常因為這樣子的關係,也就認識了非常多讀書達人。
這些達人們不僅博覽群書,更重要的是往往能張口就來上一段閱讀過的書中精華,把腦袋裡的書隨時隨地分享給大家。
有次就在讀書會中,主持人大哥信手拈來一本典籍巨著中的故事,然後再引經據典一段老子《道德經》的內容加以印證。所有人不僅驚嘆,更是報以如雷掌聲,紛紛讚嘆這位大哥,簡直就是一個行走的圖書館。
其中有位剛加入讀書會不久,戴著斯文眼鏡的年輕帥哥,就忍不住問這位主持人大哥說:「你是怎麼樣才能夠有這麼好的記性?能夠記得住這麼多的東西,而且還可以自在地分享出來?」
沒想到這位大哥聽完之後,微微一笑,親切地對著他說:「我其實記性非常不好,甚至很不容易記住學到的知識和概念。」
「啊?」這位大哥說完之後,不僅這個年輕人一臉不信,甚至所有在場的人都發出戲謔的噓聲,直言大哥的謙虛也未免太過了。
「我是說真的啦!我確實是記性不好,又不容易一下子記太多。所以我就發展出了自己的方法,用來克服學習上的弱點……或許我可以把學習方式也和大家分享一下。」看著大哥一字一句很認真地說,大夥兒都忍不住,也開始聚精會神聽他娓娓道來。
他請大家回想看看,是否有這樣子經驗:拿到一本書之後,拚命認真地讀完,但是沒想到讀完才不過幾天的時間,不僅內容完全想不起來,甚至連書名也都忘得一乾二淨?
他一說完,大家都忙不迭地拚命點頭。
接著他繼續問大家,除了讀書之外,是否包含欣賞韓劇、陸劇,有時候看完之後,才不過幾天的時間,當想要和別人分享精彩的內容,不僅想不起來,甚至連劇名也都忘得一乾二淨?
他一說完,大家又忙不迭地拚命點頭。
他接著說,當他發現自己和身旁的朋友都有這樣子困擾的時候,就開始認真思考,是不是有比較好的方法,讓學過的點滴不要全都忘光,而能夠留下點什麼。而就在這個時候,他說小時候常常聽到的一句話「貪多嚼不爛」就突然從他腦中一閃而過。
「是啊!如果不要這麼貪心,只記得一點點的話,那或許就不會忘光光,也就能夠留下一點點。」他心想。
所以就從那時候開始,他就告訴自己,不管是看書也好、看劇也罷,只要是閱讀完、欣賞完之後,就不會逼著自己一定想要記住、記下很多的東西。反而是透過回想之後,他會在書中,或在劇中,找出一到三點讓自己印象最深刻的內容、故事或重點,把它硬記下來。
因為記得少,所以記得牢。
甚至他還會利用各種不同機會,把這些記住的重點,分享在自己的社群媒體上面,或是藉著和朋友聊天的時候,把它學到的內容給「說出來」。
他說小時候,常常聽到別人說所謂的「教學相長」,一直不是很理解是什麼含義?直到開始分享所學之後,才知道原來自己說給別人聽的目的,不僅是重新溫習了自己記得的知識,更重要的關鍵是能夠練習如何用「言簡意賅」的方法,讓別人也能夠吸收記得住我們想要傳遞的訊息。
換句話說,就是──不只說自己想要說的話,更要說別人記得住的話。
我突然想起曾經聽過一個有趣的小笑話,就是有個國際集團公司的總裁,有次造訪了一個國家,想要尋找一位在當地的發言人。因緣際會之下,他跟著當地的員工去參與了一個講座,而就在他聽完台上講者滔滔不絕講了一個多小時之後,他就跟身旁的員工說:「就是他了,把這位台上的講者給邀請來當我們的發言人。」
身旁的員工一臉茫然的問總裁說:「為什麼?為什麼是他?」
總裁一臉洋洋得意地說道:「太難得了,我聽他講了一個多小時的話,竟然完全記不住,也聽不到任何的一個重點,他實在是太適合做發言人了。」
雖然是個笑話,但也提醒我們,有時候話說了一大堆,如果沒有重點又讓別人記不住,那到最後就是「說了等於沒說」。
所以,不管讀書、學習、看劇、說話,不要讀了等於沒讀,不要學了等於沒學,不要看了等於沒看,不要說了等於沒說。
就像查理.蒙格(Charlie Munger)所言,他每天的心願,不外乎就是在晚上睡覺的時候,比當天早上起床的時候聰明一點點。
一點點就好,一點點很好。因為記得少,所以記得牢。記得住就好,記得住才好。
畢竟──記住才會拿來用,拿來用才會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