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領導者請打開「第三視力」,看見並釋放團隊潛能
領導者請打開「第三視力」,看見並釋放團隊潛能
- 領導
- 錢慧如 Austina Chien
- 2025/05/21

vidoc_olga_gorkun/Shutterstock
真正的領導不在於讓他人理解你,而是你能理解他人,用他人能接受的方式傳達資訊,並帶著他人共同看見更多可能性。這需要領導者打開「第三視力」,以同理心與EQ重新設計你的領導方式。這點在愈發難以預測的當代局勢中,猶為貴重。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正在義大利佛羅倫斯旅行。有一天,當我走進烏菲茲美術館,沉浸在古典與藝術的氛圍中時,一位盲人的出現,徹底改變了我對「看見」的定義。
我看著她靜靜地,用指尖輕觸著大理石雕像的弧線。她一邊觸摸,一邊微笑點頭,彷彿透過肌膚與內在的知覺,讀懂了雕像千年前的訊息,也領略了我們以為只有眼睛才能享受的藝術之美。
那一刻,我的內在被深深觸動,一句話在心中浮現:「你可以幫助他們超越限制,用他們可以看見的方式,讓他們看見。」
這句話,彷彿為我打開了一道通往領導本質的門。
真正的領導,不在於讓他人理解你,而在於:你能否理解他人的限制,並調整自己的表達方式,將訊息用對方能接住的形式傳遞出去。
這不是妥協,而是一種更高層次的領導智慧──從對方的限制出發,設計他們「看得見」的方式,讓他們理解、感受,甚至產生共鳴。
領導從同理開始:為他人調焦
這樣的領導方式,對於身處變動劇烈環境中的中高階主管尤為重要。我們是否能做到:
- 為害怕改變的團隊,設計「安全的過渡橋梁」?
- 為缺乏自信的同仁,提供「可小步推進的成長場域」?
- 為對數據疲乏的高層,用一句洞察之語喚起他們對遠景的熱情?
這不是技巧的問題,而是,你是否能練習一種「為他人調焦」的第三視力。
領導者的三種視力
在我觀察企業領導者的過程中,我將「視力」分為三種層次:
- 外顯視力(External Seeing):看數據、看KPI、看報表──這是基本能力。
- 結構視力(Structural Seeing):看組織架構、權力流動、人際網絡──這是策略能力。
- 本質視力(Essential Seeing):看見人心渴望、團隊氣場、理念召喚──這是靈魂能力。
我們被訓練要「看得更遠、看得更準」,但很少有人提醒我們:要學會換一雙「他人的眼睛」來看。
我稱這樣的能力為「第三視力」(Third Vision)──它不來自於什麼工具、技術,而來自你是否願意走入他人的語境,以同理與慈愛重新設計你的領導方式。
敬畏,是觸動人心的開始
離開那位盲人之後,我走進學院美術館米開朗基羅的展區,與大衛雕像對視。這尊作品舉世聞名,不只因為雕刻技術的完美,而是它本身散發出一種無聲的神性。
我心中突然浮現一個念頭:這不是米開朗基羅單方面創作的作品,而是一場與大衛靈魂的合作。
或許,是大衛選擇了他。因為米開朗基羅心中有足夠的敬畏,願意成為那雙手的通道。
這樣的狀態,不正是真正領導者的樣子嗎?
領導不是操控,也不是打造。真正的領導,是當你面對一個團隊、一項任務、一個混沌的時代時,是否願意懷著敬畏,與之「共同創造」。
這讓我想起一位企業副總的故事。他無法理解為何基層團隊總是抗拒轉型。他拿出一套流程圖與時間表,向員工解釋得頭頭是道,卻收效甚微。
我問他:「你有跟他們談過這場轉型,對他們個人有什麼意義嗎?」
他沉默了。
幾週後,他改變策略,不再只用制度語言談變革,而是邀請幾位團隊成員共創「自己的轉型故事」。三個月後,部門內自發形成了轉型支持小組,參與率超過九成。
他不再是「雕刻別人的人」,而是成為共同創作未來的合作對象。
米開朗基羅曾說:「我看見了石頭裡的天使,我只是把多餘的部分去掉。」
我將這句話送給每一位想要打造高績效團隊的領導者:你無需創造他們的潛能,只需相信──天使已經在裡面。
丹尼爾.高曼(Daniel Goleman)是美國心理學家與《EQ》(Emotional Intelligence》一書的作者,他提出:「情緒智慧最高的表現,是你能從對方的框架出發設計領導方式,而不是期待他們進入你的框架。」
這正是「第三視力」的精髓:不只是知道他人在哪裡,而是能將自己調整成對方可以接收的頻率。
這是一種從「主導者」轉化為「翻譯者」與「轉譯者」的角色。
結語:你說的遠景,對方看得見嗎?
真正的領導,不在於你能掌控多少,而在於:你是否願意為他人的限制調整視角,讓他們也能看見那道未來的美景。
在這個愈來愈難以預料、掌控的年代,請不要再試圖「雕」出你想要的團隊,而是問自己:「我是否正在與他們,一起,看見什麼?」
這,就是第三視力。
這,就是下一階段領導者的修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