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國楓丹白露的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策略與管理學教授,並擔任該校藍海策略中心(Blue Ocean Strategy Institute)共同主持人。著有《藍海策略》增訂版(Blue Ocean Strategy, expended edition),於2015年出版。詳情見網址:www.blueoceanstrategy.com。
為追求持續成長,企業必須要能創造並掌握新市場。不過,儘管投入許多資源,成效卻不大。作者發現,這是因為經理人根據既有經驗建立的心智模式,破壞了創造市場的策略。因此,本文據此提出經理人應該避免的六大陷阱。
在許多企業陷入削價競爭的紅海中時,如果要殺出重圍,開發出全新的成長契機,企業就必須運用價值創新,找到無人競爭的藍海。
身為領導人,你確定員工都全力為公司前途打拚嗎?十年前提出「藍海策略」的兩位作者,在本文提供一套包括四大步驟的「藍海領導力」,只要各個層級的經理人能確實施行這些步驟,領導人便能釋放員工還沒被開發的才能和能量。
當員工相信管理者的決策流程是公平的,即使他們不認同決策,也會致力落實。這聽起來很簡單,但多數組織缺乏公平的流程。其實,管理高層可以創造公平的流程,讓管理者維持誠信,也培養員工的信任。在知識經濟下,公平的流程便成為一項強大的管理工具。
當時間和資金匱乏,要如何才能帶領組織的績效一飛沖天,展現高水準的演出?在本文中,紐約市警察局長布拉頓為什麼能在資源困頓的情況下,仍履創佳績?激發「破釜沉舟」、「非變不可」的決心,就是箇中的關鍵。
面對目前風暴暫歇、各行各業漸次復甦的大環境,公司該怎麼做,才能建立強大的競爭優勢,打造具獲利性的高度成長?在這個關鍵時刻,公司應揚棄過時的策略,轉向價值創新的路,唯有如此,才能確實掌握每一次的商機。
不管是企業、政府或非營利組織,都應擺脫不利的環境和產業結構帶來的局限,善用策略來改造現況。別讓產業大環境限制了你的策略,應該要打造一個能改造產業結構的大策略。這才是所謂的「藍海策略」。
在歷經十年來的規模縮減與日益激烈的競爭之後,具有獲利性的成長已然成為許多企業所面對的巨大挑戰。為何有些公司能在收入與利潤上均維持高度的成長呢?在對高成長公司與其較遜色之競爭者進行了五年的研究之後,我們發現,答案就在於它們所採行的策略方式。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