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道德「非破壞式」的創新

《藍海策略》作者再次探索新市場商機

「非破壞式」的創新

Innovation Doesn't Have to Be Disruptive

「非破壞式」的創新

關於本文藝術作品/克雷爾.德洛普特(Claire Droppert)的攝影「沙生物」,探究粉狀的沙子在空中爆開的場景,宛如展現一種新的生命型態。

過去20年來,創新似乎與「破壞」的概念密不可分,業界深信「不破壞就死路一條」,卻忽略了破壞可能造成大規模的破產、失業等社會調整成本。提出「藍海策略」理論的兩位教授推翻這個錯誤的印象:誰說創新一定要伴隨破壞?

跨國旅行的時代始於19世紀中,那是橫越大西洋航行的黃金年代。英國的冠達公司(Cunard)是這個產業的領導者,在20世紀初把數百萬移民從歐洲載送到美國。到二次世界大戰結束時,冠達已成為大西洋最大的載客航運公司,經營12艘開往美國與加拿大的船隻,在戰後頭十年掌握了蓬勃發展的北大西洋旅行市場。

隨著商用噴射機航線的出現,這個黃金時代進入尾聲。1957年有100萬人乘船橫渡大西洋,但到了1965年,航空旅行讓這數字下降到65萬人,搭飛機與乘船旅客的比例將近六比一。遠洋客輪根本無法企及噴射機的速度與便利性。

然而,當其他的遠洋客輪公司毀於噴射機時代的來臨,冠達公司卻創新推出「豪華海上度假」方案,開啟了現代的遊輪產業。在那之前,遠洋客輪就跟飛機一樣,原則上被視為從A地到B地的運輸工具。冠達改變了這個既定印象,讓它成為休閒與眾星雲集的娛樂平台。

本文觀念精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