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與數據科學 數據會說話,也會說謊!簡單一招避免決策誤判
數據會說話,也會說謊!簡單一招避免決策誤判
One Simple Way to Get Better at Reading Data

Malcolm P Chapman/Getty Images
身為領導人,我們總被期待做出有數據支持的決策,但統計數字真的能反映事實嗎?其實,百分比、成長率、滿意度等指標,常因「分母」設計不當而產生誤導。你是否曾因看到「暴跌1,000點」或「下滑3倍」的數據而焦慮不已?又是否曾因此忽略了真正該問的問題?本文教你看穿統計語言背後的陷阱,關鍵就在一句話:「分母是什麼?」
統計學家愛德華茲.戴明(Edwards Deming)有句名言:「我們信仰上帝;其他人請拿出數據」(In God we trust; all others bring data.)。從分析學、數據科學到AI的發展,當今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依賴數據。身為領導人,人們總是期望你能做出有數據支持的明智決策。但其實領導人鮮少直接使用原始數據來做決策;他們反而較常使用下屬所算出的統計數字,來輔助他們做出有根據的判斷。
雖然數據是經過觀察而來,但報告者會根據不同情境,決定哪些統計資訊是相關且有意義的。數據的平均值需要報告嗎?標準差也要報告嗎?是否需要展示完整的數據分布?應該報告原始數據(例如銷售額)的差異,還是市場占有率的百分比變化?
你要記住的是:統計數字不是數據,而是對數據的描述。要做出更加精明的決策,就必須懂得質疑這些統計數字。正如《華爾街日報》(Wall Street Journal)專欄作家傑森.茲威格(Jason Zweig)近期所說:「學會如何反問統計,是你的第一道防線。」
根據我們的經驗,我們發現有一項特別常見的統計問題,那就是百分比的使用方式常被用來混淆他人。而這種混淆往往出在分母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