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台灣企業應強化經營彈性,左右逢源

台灣企業應強化經營彈性,左右逢源

LanKS/shutterstock

身處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與中美激烈角力下,企業究竟該選邊站,還是設法左右逢源、兩面經營?這項關鍵決策,取決於我們如何判斷中美未來的競合關係。

企業思考中長期策略時必須對經營環境及趨勢有足夠的信念,才能訂出一個具有承諾感的經營計畫,勇敢投入適當的資源後獲得成果,當然,也需要有風險管理意識,預先準備好萬一趨勢不如所料時的應對方法。

生存在台灣特殊的政治環境與中美激烈鬥爭的狀況中,台灣企業面臨的最重要策略選項為是否應選邊站,或者想辦法左右逢源、魚與熊掌兼得。這個決定需要基於對於未來中美競合關係的假設,如果中國最終如美國所願,像日本一樣,雖然經濟規模曾在1990年代占世界的16%,但是曇花一現,到現在只占4%,台灣企業顯然應該把資源集中於經營美國及美國友邦的市場中,但是如果將來中國的經濟實力可以與美國平起平坐,甚至超越美國,左右逢源的策略才是對的。

我的《中美匯流大未來》書中即論述,中美經濟體的運作將愈來愈像對方,中國將向開放經濟與鼓勵創新方面移動,但仍會勇於運用國家資源發展經濟;美國會向國家資本主義移動,同時社會主義色彩將愈來愈濃厚;當然中國仍會堅持共產黨領導,美國的民主政治制度將會持續。讀者可以想像,中國愈來愈像一個巨型的新加坡(當然不會一樣),美國愈來愈像一個巨型的瑞士(當然不會一樣)。

最近中美的經濟與鬥爭情勢更加深了我的「中美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