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 「三明治主管」撐不住了?挽救中階主管離職潮的三個關鍵
「三明治主管」撐不住了?挽救中階主管離職潮的三個關鍵
- 人才管理
- 李河泉 Aston Lee
- 2025/03/23

NOBUHIRO ASADA/Shutterstock
【新世代領導】大眾關注年輕員工的高流動率,但曾經被視為企業「穩定力量」的中階主管,也開始出現離職潮?為何他們在公司累積5到10年資歷,也有一定的階層地位,仍然選擇離職?驟失中間主管,新人又來不及培育,將會出現青黃不接、管理空心化的問題。高階主管如何因應?
某天我受邀到一間大型企業授課,主題原本是「新世代領導學」,沒想到一開始,就被HR總監憂心忡忡地把我拉到一旁,急著說:「老師,我們現在頭痛的除了年輕員工,竟然連中基層主管都在大量流失!」
「可以描述一下狀況嗎?」我問。
「我們一直以為,新世代最愛跳槽,結果現在發現,中階主管走得比年輕人還快!」HR總監歎了口氣,「這群主管待了5到10年,原本以為是公司的中流砥柱,結果一個個離開……」
我點點頭,這確實是現在企業另一個隱憂。大家一直關心新世代的「離職潮」,卻忽略了另一個關鍵群體——「三明治主管」。
「三明治主管」的上下四大為難
這些夾在高層與年輕人之間的主管,承受著來自上下的壓力,卻沒有相應的權力與回報,久而久之,他們開始累了,乾脆直接放棄。
如果說基層員工因為「薪資低、沒成就感」而離職,那麼中階主管的問題則更複雜,他們身陷四個為難,分別是「上不去、叫不動、扛責任、沒資源」:
1. 升遷上不去(地位:沒有未來、前途渺茫)
這群卡在中間的主管,在公司貢獻了一定的時間,原本等待著有機會升遷,卻因為上面的位子滿了,晉升管道愈來愈狹窄。「論資排輩」的文化讓許多中階主管覺得升遷遙遙無期,乾脆選擇跳槽,或轉換跑道。
2. 下面搞不定(權力:底下不甩、上面不愛)
資淺的主管熬到一個位置,原本以為可以享福,期待位高權重的表現,沒想到現在的年輕人愈來愈難管,動不動就「不想加班」「覺得工作沒意義」「主管講話態度不好」。中階主管夾在中間,還被高層責怪搞不定年輕員工,裡外不是人。
3. 問題沒人理(心態:凡事觀望、多做多錯)
公司的上層只會訂政策,不願意了解年輕世代的想法;高層只會壓榨執行,卻沒教如何帶人!在管理上出問題,不但大主管不願支持,反而對外全部將責任全部推給小主管。別說功勞了,連苦勞都沒有。
4. 業績要我扛(責任:業績重擔、每天壓榨)
每天被業績追殺,高層只看數字,卻沒有提供足夠的資源與支持,目標高到無法達成,KPI壓力沉重。中階主管一方面要盯進度、追業績,不但要花錢請客激勵團隊,還要處理離職潮,壓力大到喘不過氣。
企業解決「三明治主管」流失危機的三大手法
目前的企業,不只是要解決基層員工的離職問題,更要幫助「三明治主管」走出困境,否則管理職一旦空心化,企業的中堅戰力會急速下降,甚至形成惡性循環,這裡提供三大具體解決方案:
1. 設計「中階主管的成長與晉升計畫」,讓他們知道自己目前在哪裡:
企業的當務之急,是先讓主管看到未來,不再覺得自己「做白工」。
針對年輕主管只能「等高層退休」,導致流失的狀況,建議企業立刻讓晉升機制透明化。設立「管理職發展路徑」,讓中階主管知道自己身在何處,還需要多久?目前欠缺哪些足夠晉升的能力?需要達到什麼標準,就能往上升遷,讓他們願意留下來。
2. 提供「領導管理訓練」,強化帶人能力:
我不斷強調,目前所有企業的主管,雖然擁有足夠的專業能力,但是卻只能「管聽話的人」,欠缺「管理有想法、有意見同仁」的能力,公司應盡快安排相關訓練,讓主管學會真正的帶人技巧,而不是只扮演執行命令的稻草人。
3. 調整績效制度,賦予一定權限,讓主管願意承擔責任:
權力和責任是對等的,中階主管想獲得權力,就必須扛相對應的責任,但是別把所有的責任都丟給這些主管。建議修改升遷的制度,不能考量只看數字的業務能力,也必須評估能服眾的管理能力。
企業應該參考國外做法,開放考核,除了從上面的角度看績效表現以外,也建議開放下面的角度,讓底下的同仁參與,增加「團隊穩定度」「人才培育」「同仁信服度」這些指標,鼓勵主管不只衝績效,也願意培養人才。
中階主管流失,影響比想像中大
「三明治主管」的問題,已經是企業管理最大的隱憂。如果企業不正視這群人的困境,未來不只是基層員工流失,連管理階層都會被掏空!
現在就開始調整企業的管理策略,讓「三明治主管」看到未來,企業才能穩定發展,避免進入無止境的人才流失循環危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