策略 傳統零售的新戰場:第三方市集

許多傳統零售商紛紛仿效亞馬遜,建立第三方市集,由外部的賣家來銷售商品。為什麼這些零售商會轉向這種市集模式?這種模式有哪些優勢與風險?身為零售商的領導人,該如何打造自己的市集策略?

為了在數位時代維持自己的重要性,愈來愈多大型零售商爭相追隨亞馬遜(Amazon)或阿里巴巴等全球科技巨頭的腳步,推出第三方市集(Third-Party Marketplaces),將顧客與眾多外部賣家連結起來。這與傳統零售模式有很大不同,在傳統零售模式中,無論線上或線下經營的零售商,都是直接銷售自己擁有的商品。

目前,沃爾瑪(Walmart)、標靶百貨(Target)、百思買(Best Buy)、Home Depot、Kohl's和Macy's等零售商,都在經營自己的第三方市集,許多其他零售商也紛紛效仿。法國科技公司Mirakl協助零售商推出和經營第三方市集,目前已支援全球超過400個市集,產業包括雜貨 〔例如家樂福(Carrefour)〕、服飾(例如Nordstrom)、電子產品(例如MediaMarkt)及體育用品〔例如迪卡儂(Decathlon)〕等。這些第三方市集能否重振傳統零售商的業務?

身為學者與產業顧問,我研究過數家頂尖零售商的市集轉型。在這篇文章中,我將探討第三方市集能為傳統零售商帶來的機會,討論主要的挑戰,並提供實踐這個模式的指引。

內圖

商家或市集

無論線上或線下銷售,零售商通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