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生成式AI顛覆企管現場?郭水義、鄒銘諾、黃家齊提創新策略
生成式AI顛覆企管現場?郭水義、鄒銘諾、黃家齊提創新策略
- 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 陳品融 Pin-Jung Chen
- 2024/09/04
左起為鄒銘諾、黃家齊、郭水義、楊瑪利;張智傑攝。
「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今(4)日登場,論壇場次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擔任主持人、與談人包括政大DBA專任教授暨政大商學院院長黃家齊、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國泰航空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分別提出對生成式AI的洞見與企管解方。
2024《哈佛商業評論》管理年會今(4)日登場,以「生成式AI浪起 迎接全球經濟超級週期 」為題,會中邀請政大DBA專任教授暨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家齊、中華電信董事長郭水義、國泰航空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針對「GenAI 創新應用策略」主題進行對談,該場次由《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執行長楊瑪利主持。
郭水義:中華電信將分拆出兩家AI公司,推展AI賦能、AI協創
郭水義指出, AI是一種技術、一種工具,如同蒸汽機開啟工業革命1.0時代、電力開啟2.0時代、資通訊開啟3.0時代,如今驅動工業革命4.0的AI也將改變一切。他強調,AI將改變商業模式、學習能力等,徹底改變人類解決問題的方式。對此,我們應該積極擁抱、創新無懼。
以中華電信業務內容而言,從過去1.0階段提供語音服務、2.0提供數據服務,再到現在3.0階段,透過整合ABCDEFG七大科技。也就是,AIoT(人工智慧)、Big Data(大數據)、Cloud/IDC(雲端)、Data Security(資安)、Edge Computing(邊緣運算)、Fifth Gen. Mobile Network(5G行動通訊)及Gen AI(生成式AI)後,得以提供更優質的服務。
舉例來說,AI輔助之智慧客服可以24小時全年無休、為客戶提供個性化服務,並分析對話、將作業效率提升50%以上;另外可提示櫃檯人員回覆提問,每年節省近3000萬的作業成本。在網路維運部分,則可透過AI分析5G涵蓋地、提供改善建議,也能動態感測基地台訊號、搭配節電平台進行節能,還可透過AI進行網路光介面劣化智慧診斷,確保網路品質。
近期,中華電信也將AI應用至智慧港灣、智慧交通科技執法、智慧醫療等面向。比如運用AI與OCR光學辨識技術,協助台灣港務公司準確抓取貨櫃並運送,避免塞車、塞貨問題。
郭水義呼籲,目前各界多將資源放在AI算力,但平台、應用的投資仍很少,應多投入人文創新的議題,才能達到「三位一體」的整合。中華電信也將持續運用AI,並於下半年分拆成立兩家AI公司,將來走向上市櫃,並期許透過AI賦能、AI協創,持續推動台灣AI產業發展。
鄒銘諾:國泰航空與AWS攜手成立AI創新中心
國泰航空數碼部總經理鄒銘諾分享,國泰航空從2017年開始整合公司內部所有數據,包含營運數據、旅客數據、航班數據等,並運用亞馬遜AWS的Warehouse服務,為發展AI應用奠定基礎。
他強調,使用AI時不該是「為用而用」,國泰航空的核心理念是找出顧客的痛點、以及如何提升員工體驗。舉例來說,他們三年前推出「機上餐膳系統」,透過平板電腦收集數據,了解每一個機上餐點的受歡迎程度,並推薦給設計菜單的團隊,最終成功提升顧客滿意度,也減少食物浪費。
另外,國泰航空的聊天機器人也導入生成式AI模型,顧客與之互動時的準確度、滿意度都有所提升,目前已在新加坡和澳洲市場試行,年底前將推廣至香港和其他市場。又比如,透過信件推送產品時,也因為AI而能提供個性化內容,成功提升信件點擊率及顧客購買率。
在外部合作部分,國泰航空也與AWS合作成立創新中心(Innovation Center),在這之前,雙方已合作70多個不同的機器學習模型。如今成立創新中心後,有望將開發大型項目的時間從18到24個月大幅縮短,加速AI應用落地。
鄒銘諾指出,國泰航空未來AI應用將朝三大方向發展:打造更強大的聊天機器人、更多個人化服務、與顧客共同參與,以提供更好的服務。
黃家齊:需多培養「成長型思維」來因應AI挑戰
政大DBA專任教授暨政治大學商學院院長黃家齊,則從AI對MBA教育帶來的影響發表觀察。他指出,傳統MBA教育著重於培養學生解決問題和研究的能力,這些能力通常來自於學術研究和一般實務經驗,現階段AI技術在問題界定、資料分析結果解讀、洞見生成與決策等環節,尚無法達到完善的程度。
他認為這是人文社會學科在AI浪潮下質變速度較慢的原因,但也代表學校未來更需要培養具備這些能力的人才。
他進一步說明,AI帶來許多變革的同時,也存在著一些不變的本質。例如,產生洞見、解決問題、解讀資料等能力,這都來自於學生對管理理論的熟悉程度及應用的能力,是學校教育中需要著重加強的部分。
黃家齊也強調,企業導入AI應「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了解為何要運用 AI,以及AI如何為企業創造價值。他認為,學校的強項在於理論訓練,企業的強項則在於實務經驗,雙方可以透過合作,將學術理論與企業實務結合。
最後他也提到,AI快速演進下會對企業人力管理帶來挑戰,企業內領導者必須要具備「成長型思維」,並具備創造力、同理心、溝通力等難以被AI取代的特質,才能持續學習精進,培育出真正能夠駕馭AI技術,並引領企業邁向未來的優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