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品牌 懷抱利他之心,以「回應他人的期待」建立品牌影響力
懷抱利他之心,以「回應他人的期待」建立品牌影響力
- 打造品牌
- 黃麗燕 Margaret Huang
- 2024/06/17
如何建立品牌影響力?當你真正想要回應使用者的需求,堅定提供有價值的服務,就能以這個目標拓展業務觸角,在回應他人期待的同時,也建立品牌的高度。
「我是第三代接班,我們公司是做個人、家庭、醫療、工業化企業有關氣體等能源……但在2011年,我剛接班,日本發生了大地震,我看到我的同胞遭受到很大的苦難,我就一直在想做什麼能幫助到他們,不管是減輕他們的痛苦,或者讓他們安心渡過這一段痛苦的時間……」
眼前這位個頭不高的日本社長笠井健先生,說話不急不徐,平穩的言語中帶著堅定的意志,在回應台灣中小企業的問題時,娓娓道來當年發展新產品時的初衷:「公司無償提供災區居民水循環手洗站及洗澡設備(可攜式水循環處理設備),因爲一個人若一週內無法潔淨身體,不但會非常難受,也會意志消沉,我要讓災民也能有著尊嚴去面對每一個新的一天。」
北良株式會社原本是做氣體事業的公司,但在311大地震投入救災活動之後,在第一線的救災現場看到各種需求,便開始研發適於災難現場維持生活的設備,也開啟了新的事業線。
「可是你們是針對家庭和企業相關的瓦斯能源,怎麼有辦法研發出這些產品?」
「貴公司沒有收入如何持續公司的經營?」
「如何說服股東願意投資?」
「如何說服同仁投入非本業?」
「資源分散,本業如何持續成長?」
來自台灣的CEO們爭相發問,無法想像他的生意模式為何?
笠井健社長一一回答台灣CEO的問題,並坦誠分享:「我擁有著公司95%的股份,我可以承擔這個結果(每年超過1/3獲利會投入災難救援);同仁如果無法接受,就讓他們離開;我們會根據災民的需要去找尋合作伙伴並投資,甚至因此研發了可移動的避難所,可遙控的能源設備,提供水、電、瓦斯可持續使用一個月……」
他之後又補了一句:「我不是一個好的領導人,因為我經營企業的出發點並不是以業績跟獲利為目的。我認為企業不要只是想著生意和賺錢,而是要做對社會有價值的事;只不過現在回首,營業額成長兩倍,獲利率增加五倍,也算對得起同仁和父親了。」
或許,這就是老天對他的善行所給予的回應吧。
日本是災害大國,2011年東日本大地震、2016年熊本地震、2018年西日本的豪雨、2024能登半島地震……他們都給災民提供水,支援沐浴,每天1萬人次洗澡,5萬人次的洗手。
他們不斷地透過災民的需求,以及現場服務時所看到的問題來改進產品,同時開發新產品,讓任何時間、任何地點,將近98%水都能夠被循環利用。
笠井健社長講得淡然,我聽了卻熱淚盈眶,這麼大的一個願景、艱難的工程、持續不斷的投入。他想的是同胞與社會,就是沒想要如何賺錢。
我問他:「改變的過程中,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他竟然回答:「我從來不看背後,讓後面的人跟上來就好了。最大的困難應該是跟我一起合作的同事,因為都是我提出要做的事,同仁就把它完成了。」
深層的「信任」與「肯定」,讓他更能「盡人之智」,真正落實他公司的信念 「Not miracle, Get ready」(不是期待奇蹟,而是隨時做好準備),讓他的公司能不斷地健康成長,並持續進化。
很多重要的東西,用眼睛是看不見的。堅定的信念,利他的決心,這是建立品牌的不二基礎。挑戰的範圍愈廣,企業的邊緣就愈往外延伸,愈能夠解決社會的問題──這將是企業更大的利基,因為不但創造了產品的價值,也墊高了企業的高度,更重要的是:讓企業成為「回應他人期待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