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管理想要充分執行目標,中階主管的作為有多麼關鍵?

想要充分執行目標,中階主管的作為有多麼關鍵?

想要充分執行目標,中階主管的作為有多麼關鍵?

KOTOIMAGES/shutterstock

策略從上而下傳達,寄望團隊徹底執行,其中的關鍵就是中階主管是否有充分發揮居中溝通與整合的功能。尤其中階主管要理解目標的三種層次,才能承上啟下,打通策略執行的任督二脈。

想要達標?想要有執行力?重點不在於是否有策略,不在於企業家是否擬好願景,關鍵其實在於「中階主管」!

「中階主管」?是的,「中階」的經理人,請CEO您觀察,也請您自省,公司裡的中間幹部群,是否有做到承上啟下。

承上啟下?四個字說得容易,但真正在執行目標時,這考驗著中間群幹部如何統整團隊?如何分配成員任務?統合之後是否端出可以交差的成果?以此證明團隊價值,也支撐整個企業達標。

2022年疫情過後,我們很驚訝地發現,遠距在家工作(WFH)造成面對面的有效溝通不易、AI等跳躍式大數據能力讓專業快速成為過去,加上區域戰爭及全球暖化,導致供應鏈頻頻斷鏈,「中階主管」面對快速變動的目標與敏捷反應需求,壓力山大、準備不及、無所適從。

目標的三個層級

因此,他們能做什麼?至少,先完成公司交辦的任務。但問題就來了,什麼是「完成交辦任務」?那可不是直接將公司的目標「複製貼上」,而必須考慮其實目標是有層級概念的。

目標在設定時,要留意目標的設定層次。台灣將近89%是中小企業,因此一般而言,目標設定可分成三個層級:

第一層是企業層級的目標,是CEO或總經理級的目標。這看重的是產業發展、市場搶攻、公司營運,以及投資標的及組合等戰略動作。這些目標的設定屬於概念型,泰半用數字百分比來表現。舉個例子,例如:公司計畫將進入電動商用車市場,預期其業績貢獻度達5%。

第二層是功能層級的目標,是協理、經理級的目標。看重的是所屬功能別的發揮,需要展現速度感、提供產品品質、確認作業流程的穩定,並以此進行進程管理。這些目標設定要求比較細緻,需要使用強大的SMART原則,放大檢視執行面,並且著重於工作分配,和有限資源的最佳利用。舉個例子:行銷部預計在2024年5月1日上市草莓膠原蛋白飲,預計到7月31日的三個月間,累積銷售5,000瓶。

第三層是作業層級的目標,是成員、組長、科長級別的目標。看重的是可複製且不斷重複的流程維運,排程是被倚重的工作手法。要求人員、機器、物料,三者到位缺一不可。高度重複、維持慣有流程是關鍵。作業層級因此偏重指標管理,透過指標能指示出過程是否有異,指標的數字會讓現場人員預測結果,以此不斷修正,以支撐最終結果。

承上啟下的溝通關鍵

你可以想像,「目標」對這三層人員來說,意義非常不同。要如何做到執行力,關鍵就在於「中階經理人」必須承接高階主管的概念,但又能轉換成作業流程手續。而最終,這份整理工作還得放在「全公司上下共用的溝通平台」中。

此種「溝通平台」,不管使用OKR、PDCA、OGSM、平衡計分卡等,都是中階主管在進行團隊管理時,能提供企業層級的宏觀制高點,指引功能團隊的任務執行,這樣才能在作業過程中不斷校正、不斷修正,以確定達標。

「溝通平台」的熟練與使用,更是中階主管為和其他單位協作很重要的工具。因為每個單位都有其專業,也有習慣的術語,例如:人資也許不了解製造部門的OEE,工程部不清楚人資的IDP。但定義清楚的框架,其「溝通平台」可協助包括上司、同儕及所有人,了解自己單位的工作進度和狀況,使相互協作成為可能。

若「中階主管」不把溝通當一回事,忽略上下溝通的轉換,也忽略「溝通平台」的重要性,僅使用自己熟悉的Trello、Scrum等工具,自行將任務切得碎細,讓團隊的工作與公司的整體目標完全脫鉤,那麼當中階主管被責備、被究責,請問是中階主管的錯?還是高層的問題?

因此我說,目標執行,關鍵在於「中階經理人」。

當他意識到自己可能是溝通的「瓶頸」(bottleneck),就會避免一手遮天,不讓自己成為目標執行的喉間刺,損及團隊成員工作權,危害公司成長。

許多中階主管都是從基層一路爬升,尤其順著「技術階梯」坐上主管位子的人,似乎他們在轉型上難以接受自己是「帶人的人」,也忘了仰視和檢視整體目標,其實是中階經理人非常重要的工作。你說這是承上啟下,聽起來或許俗氣,但事實卻是如此。

中階主管絕對是執行力是否貫徹到底的重要關卡。

他的重要性,不只是部門專業知識的天花板,還決定一家公司上下溝通,跨部門協作是否有瓶頸的關卡。

當中階經理人有固定思維,或一味地用自己的習慣做事,甚至把員工當自己的資產,用以掩飾自己的不足,你覺得一個信任人的CEO會什麼時候才發覺這一切?

上班族,也許您會說,您只是領人薪水的人。或許您可以用離職以示負責或做切割,但,信任你的老闆何其無辜,留下來收你爛攤子的人,何其無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