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中醫大附醫奪三大獎,三家長庚醫院共同入榜!

醫療院所數位精兵出列!

中醫大附醫奪三大獎,三家長庚醫院共同入榜!

中醫大附醫奪三大獎,三家長庚醫院共同入榜!

高雄長庚藥劑部開發「感應式智慧調劑檯」,正確取藥率可達100%;黃菁慧攝。

【第三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全台產業充滿數位動能,醫療院所也不例外,今年共有68件專案報名,踴躍程度不輸其他產業,讓我們看到醫療單位積極積極轉型的決心!

《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簡稱HBR)自舉辦鼎革獎三屆以來,在徵件、評選及贈獎的過程中,均不斷聽取各方意見及自我檢討,期望不斷精進提升。本屆將醫療院所獨立進行評比,就是一項創新。

這項作為起因於第二屆鼎革獎,出現了數家醫療機構報名,並最終得獎,例如關渡醫院獲得綜合數位轉型服務業精銳獎的首獎。這提醒了HBR和鼎革獎的評審委員們,台灣醫療院所在數位轉型的領域,早已投入大量的資源,不論在願景規畫、工具使用和成果產出等面向,都值得學習參考。

第二屆鼎革獎結束後,HBR就展開討論,並徵詢前台大校長楊泮池等多位醫學領域專家意見。後來發現,雖然前二屆鼎革獎,並未限制醫療機構參賽,但屬於非盈利機構的醫療院所,無法提供與企業相同之營收、利潤率、EPS等數字,若與一般服務業的企業一同評選,不易以相同之基準衡量。醫院也難以提供像業績成長、毛利提升或商業模式轉型等成果。

因此HBR決定在第三屆鼎革獎,將醫療院所獨立出來,以相同的比較基準,評估其數位轉型的成果。並將醫學中心歸類為先鋒獎,非醫學中心則為精銳獎。

醫院豐沛的數位轉型動能,確實成為第三屆鼎革獎的新亮點,一共68件報名,反應熱絡。

為此,HBR特別納入多位醫療方面的專家評審,包括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李鍾熙、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台北醫學大學醫學資訊研究所特聘教授李友專、財團法人生物技術開發中心執行長吳忠勳,以及數位經濟暨產業發展協會理事長陳正然等人,為初登場的醫院數位轉型成果,做出最公正的評價。

最終共有17件醫院、專案、領袖獲獎,獲獎率約25%,與本屆鼎革獎整體獲獎率(23%)近似,競爭激烈。(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數位力提高醫療品質與效率

評審團認為,醫學中心由於資源豐沛、病患數量龐大,較容易累積大量的醫療數據,所以在轉型的深度和廣度略勝一疇。

但評審委員也對非醫學中心表示高度肯定。數家中小型的地區或區域醫院,展現獨特的優勢,將重心放在強化地方醫療服務,尋找符合當地環境的解決方案。

另外,醫療院所的轉型努力方向,有許多共同特色。最明顯的就是借助數位力提高醫療效率。許多醫院導入電子病歷和智慧診療,醫護人員能夠迅速獲得病患的完整醫療記錄,減少重複查找的次數和縮短診療時間,改善民眾的就醫體驗。

其次,數位轉型可以增強醫療品質和安全性,透過數據分析,醫院能夠對病患狀況進行更精確的預測和診斷,減少醫療疏失;另外像是確保病患接受正確的藥物和劑量,避免藥物誤用的問題等等。

至於因為高齡化而發展的遠距照護,在數位助力下,也變得更實際可行。視訊診療、遠距監測、偏鄉醫療照護等,已成為多數醫院的日常作業。

長庚體系三家醫院奪獎

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勇奪3項大獎,包括醫療服務創新組醫學中心首獎,綜合轉型先鋒獎(醫學中心)楷模獎;領導數位轉型卓然有成的院長周德陽,則榮獲大型機構領袖獎。

其次則為衛生福利部雙和醫院雙料獲獎,包括綜合轉型精銳獎(非醫學中心)首獎,及大型機構領袖獎。

長庚體系的醫院也有桃園長庚、林口長庚及高雄長庚3家獲獎。高雄長庚提出整體的轉型作為,獲得綜合轉型類的首獎,其餘2家長庚醫院則不約而同以醫療檢體的採檢自動化及動態追蹤系統相關專案獲獎。

桃園長庚針對檢驗醫學科推出自動化改革。絕大多數民眾都有到醫院抽血的經驗,而且都對一系列繁瑣的人工流程印象深刻。以桃園長庚來說,從櫃台報到、等待叫號,到完成抽血,平均需等候9~30分鐘,檢驗科外的大廳總是擠滿排隊等候抽血的人潮。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桃園長庚引入了自動報到機和自動備管系統,病患使用檢驗單或健保卡自助報到,報到成功後,醫師開立的醫囑資訊會自動傳送至系統,並列印出專屬的條碼標籤。之後,系統會根據不同的需求,自動為病患分配不同的區段號,有效地縮短等待時間。現在,95%的病人能在10分鐘內完成抽血。

更令人印象深刻的是,抽血後的檢體是由全自動軌道系統進行運送;並同步檢測檢體的狀態,做為檢體品質的指標。檢驗完成後自動送至冰箱儲存,並定期進行清理,成為全國首家從抽血到檢驗報告產出的全自動智能化流程。

至於林口長庚的數位轉型則是鎖定病理部的數位化及人工智慧輔助病理診斷。

醫療過程常會產生大量的檢體瓶、組織盒或玻片,以往都是人工書寫標籤內容,但常因字跡潦草產生辨識錯誤。因此林口長庚引進自動刻印系統,取代傳統的人工書寫;再結合檢查室、手術室等部門,建立全院統一的二維碼(QR code)系統,進一步消除因標示不清楚的檢體瓶、組織盒或玻片所引起的錯誤。

這段基礎工作完成後,便持續升級到AI輔助病理診斷,引進全玻片掃描機,將數位玻片管理、閱片系統和病理報告系統結合,打造出大型病理資料庫,再讓人工智慧協同運作,目前已經成功實現人工智慧輔助判讀的模式。

臺中榮總起步早獲得國外肯定

至於榮總體系的臺中榮民總醫院,則奪下了綜合轉型先鋒獎(醫學中心)的楷模獎。

臺中榮總是國內非常早期投入數位轉型的醫療機構,近20年來陸續完成影像無片化、病歷無紙化、醫療儀器聯網、健保雲端資訊整合,以及結合精實管理發展智慧醫療等作為;2022年榮獲美國《新聞周刊》(Newsweek)與調查機構 Statista 評鑑為全球前300名智慧醫院。

醫院相關的轉型在內部營運和服務模式的創新上都有許多具體實例。例如營運管理上,將繁複的開刀房流程自手術排程、手術前準備、手術執行至術後照護等流程,整合門診系統、住院系統及急診系統,建立智慧化手術室。最明顯的效能改善就是讓第一台刀準時進手術室比率可高達94.9%。

臺中榮總更有一套獨步全球的「住院血糖監測系統」,可提供床邊血糖檢測、全院血糖資訊化即時儀表監測等資訊,更能提供即時低血糖警示,至今已嘉惠超過10萬名住院病患。

至於在創新醫療服務部分,像是「電子紙智慧標籤藥盒管理系統」與「智慧藥櫃即時用藥管理系統」,不但大幅減少病人等待給藥的時間、提升給藥即時性及正確率,更減輕了藥劑師的工作負擔。在就醫流程、醫療品質、照護模式等面向,都獲得評審委員高度評價。

高醫大附醫專注偏鄉醫療

除了上述知名醫療體系的醫院外,兩家遠自高雄北上參賽的醫院,也提出讓評審高度讚賞的方案。

例如高雄市立小港醫院,將癌症病人的化學治療流程導入智慧化資訊系統,讓化療流程達到零失誤。

內圖

​圖/高醫大附醫透過智能化系統,提升山地離島偏遠地區的醫療服務;高醫大附醫提供。

化療給藥流程非常複雜,存在許多人為疏失的風險,小港醫院將化療流程及給藥納入自動化平台,可以協助醫師開立適當劑量的處方,也能夠避免藥師調配化療藥物及護理人員給予化療藥物的錯誤風險,達成了化療流程零失誤的重要成績。

而高雄醫學大學附設中和紀念醫院(高醫大附醫)的數位轉型,正是結合社區照護和遠距醫療的絕佳範例。

高醫大附醫投入山地離島偏遠地區醫療已近30年,近年更透過智能化系統,提供高雄市那瑪夏區、屏東縣霧台鄉、台東縣達仁鄉等九處偏遠地區高品質的醫療照護服務。

這套智慧科技照護系統,透過個案管理流程電子化,自動同步衛生所醫療資訊系統,以單一介面整合民眾所有健康數據,減少紙本化作業,大幅提升疾病管理成效。

更重要的是,系統會整合高醫大附醫的醫學臨床數據,再針對偏鄉民眾進行高風險疾病警示運算。改變以往被動就醫模式,主動針對潛在疾病高風險族群進行追蹤治療。

有待突破的局限

台灣精準醫療產業協會創會理事長李鍾熙表示,本屆報名鼎革獎的醫療院所,均能善用人工智慧、大數據、物聯網、資料庫及整合式的平台,做到提升效率和強化服務品質,也能針對醫護人員乃至於病患的痛點對症下藥。

但李鍾熙也期許醫院未來的數位轉型,可以往更高層次邁進。例如AI除了生成診斷書、電子病歷或是協助影像分析外,是否能夠展現更大的雄心,例如新藥的開發,才能讓轉型影響力更加全面及深遠,甚至可以讓台灣的醫療產業走向國際。

不過包括李鍾熙在內的許多專家也指出,法規和環境面的鬆綁,也需要政府的支持。本身也是醫師的安侯建業KPMG健康照護與生技產業服務共同主持人蘇嘉瑞就認為,醫事法要求醫院做為非盈利事業,會讓醫院在數位轉型範圍受限。外界不應將醫院賺錢污名化,因為醫院獲利,才能夠提高研究經費,改善醫護人員待遇,對未來的長遠發展具正向功能。

數位轉型不僅改變了台灣醫療體系的運作方式,更帶來了無數創新可能,期望未來更多的醫療院所參與鼎革獎,分享成果,共同促進醫療產業的集體轉型升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