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管理拜習會後不變的趨勢

拜習會後不變的趨勢

拜習會後不變的趨勢

Ivan Marc / Shutterstock

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會因拜習會減低,歐美的先進半導體與台灣脫鉤的趨勢將愈演愈烈。

10月14號拜登與習近平在印尼趁G20會議之便,見面了三個半小時,會後國際媒體正面報導,認為大幅降低了地緣政治風險。

拜習會之前,美國密集釋放中國有立即攻台的意圖,美國會出兵防衛台灣的訊息,而且大幅升高對中國的科技輸出限制,美國公民與居民甚至不得在某些中國企業任職,但拜習會後突然說看不出來中國有立即打台灣的企圖,中美關係不需要成為冷戰。

拜登要與習近平會談主要是因,美國令盟友及亞洲國家憂心戰爭風險已大幅升高,且美國對中國的嚴厲科技打擊尚未得到盟邦的認同。美國一向以世界和平的維護者自居,如果大家認為美國反而是風險製造者,對美國領導西方盟友以及說服亞洲國家與美國一起抑中,將缺乏說服力。

而中國的對台政策卻一致性極高,一貫表示會盡一切努力以和平統一台灣,但不放棄武力統一。最近中國給世界的印象是被動反應美國的挑釁,例如美國眾議院院長裴洛西訪台之後,中國才在台灣周邊破天荒地大規模接近台灣本島演習。習近平在中共20大演講中強調要成為世界和平的貢獻者,美國必須避免中國成功塑造自己為促進世界和平的大國,而自己變成麻煩製造者。

拜習會後美中都將爭取世界認同自己才是維護世界和平的大國,嚴重衝突的機會將因此降低,但是美國希望維持經濟及軍事優勢的意志不會改變,仍將在拜登強調美國尋求競爭但是不尋求衝突的說法下強力抑制中國發展。

台灣受到中美鬥爭的壓力將有增無減。台灣對美國有短期與長期的重要性,台灣生產的尖端晶片是美國持續維持科技與經濟優勢的關鍵產品,在無法自給自足前,美國必須確保台灣不受中國控制,而台灣處於第一島鏈的關鍵位置,太平洋的南北航運有90%經過台灣海峽,美國當然不願意中國控制台灣。

因中美兩國有太強的國家利益衝突,兩國的互信不會因拜習會增加,拜登希望的是維持溝通管道,減少中國誤判的機會,所以2023年春天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將訪問中國。由於美國相信中國遲早要控制台灣,因此將不斷警告中國攻打台灣的後果,同時持續發送美國支持台灣的訊號,避免台灣倒向中國。中國相信台灣脫離中國符合美國的利益,而且台灣想獨立,因此美國愈支持台灣,中國就必須給台灣更大的壓力,避免台灣誤判形勢,這將導致台海擦槍走火的機會一直增加。

美國知道抑制中國發展的策略效果充滿不確定性,因此加緊要尖端半導體供應鏈離開台灣,即使台灣落入中國之手,美國仍能確保先進晶片的供應。歐美企業當然清楚美國的戰略思考,已經開始往這方面避險,要求台灣企業移往「安全」的地方生產,在台灣的投資將減少,而且會阻撓台灣公司的海外併購,希望萬一發生戰爭,或者台灣受到中國控制時,不會發生斷鍊風險。

因此台商必須了解,台海的地緣政治風險不會因拜習會減低,歐美的先進半導體與台灣脫鉤的趨勢將愈演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