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培訓亞洲精英」納入教育政策

「培訓亞洲精英」納入教育政策

「培訓亞洲精英」納入教育政策

hxdbzxy / Shutterstock

台灣的人才荒,不但是數量的不足,更是素質的匱乏。當各部會都在為轄下所屬業務焦頭爛額之際,教育主管機關管學校、管學生,是否也要想法子管一管台灣人才不足的問題?

這陣子全台各處不時發生臨時停電狀況,台電及上級主管機關經濟部飽受各方責難。Omicron境內確診人數暴增,雖然不像去年5月那波三級警戒造成大規模恐慌,但是防疫指揮中心的壓力也是直線上升。然而,民間企業高喊人才短缺多年,但是教育主管機關似乎並未把「台灣缺才」視為施政的當務之急。

台灣的高等教育,包括大學和研究所,招生名額年年縮減,卻仍無法滿招,即便是知名大學院校也不例外。究其因,少子化是最佳藉口,但是科系的差異與學校辦學政策才是關鍵。雖說學校不是營利事業,但仍避不掉優勝劣敗的市場法則;缺乏競爭力的學校,過去在高度管制的教育政策下尚能生存,一旦撤除保護傘,自然前途茫然、慘澹苟活。

台灣的義務教育已延伸至高中,事實上,不少大學為了招生,入學門檻一降再降,以至於一些不知道怎麼進來的學生,還有進來後不知道要做什麼的學生,仍抱著國中生、高中生的心態,等著四年後,時間到了,就戴上方帽子走出校園,進入社會。台灣的人才荒,不但是數量的不足,更是素質的匱乏。

大學裡教的是解決問題的方法;研究所則是在既有的問題中,找出新的解決方法;博士學程的重點在於找出新的問題,並試圖提出可能的解方。

少子化讓公私立學校都面臨招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