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品開發群眾外包為何常產出爛構想
面對這樣的狀況,企業可以怎麼做?本文認為,解決方案的癥結,在於了解群眾成員的動機。為了避免大量的無用構想,企業在設計群眾外包計畫時,所用的方式應該要能鼓勵具有內在動機和外在動機的人參與,而且不要讓利社會和學習的好處太明顯。設計群眾外包計畫時,要牢記是哪些因素讓群眾表現良好,以及這對他們的構想有什麼意義。
群眾外包(Crowdsourcing)正迅速崛起成為企業創新的主流管道。看起來似乎「群眾」對所有類型的創新問題,都可以提出答案,他們可以想出新玩具的構想,還能為急迫的科學挑戰提出解決方案。理論上,群眾擁有龐大潛力:人數眾多且背景多元的群眾,成員包括來自世界各地的專家和其他人,應該會有嶄新的觀點,能針對特定問題提供突破性見解。
但在實務上,大多數的群眾外包計畫,最後都產生大量沒有用處的構想。英國石油公司(BP)的群眾外包計畫便是一個例子。2010年「深水地平線」(Deepwater Horizon)鑽油平台爆炸,造成史上最大漏油事件,當時英國石油在走投無路之下,向大眾徵詢清除汙染的方法。在短短幾個星期裡,公司收到來自一百多個國家的大約12.3萬個構想。篩選這些想法是龐大的工作,結果其中大多數構想都毫無用處,這件事被描述為「付出極大努力,成果卻很小」。
處理收到的全部構想,不僅極耗費時間和金錢,還會影響到挑選構想的方式:企業如果收到太多想法,就傾向於聚焦在自己已經熟悉的想法上,因而破壞了群眾外包的整個目的,因為原本目的是要發掘新思維。
透過群眾外包產生的許多想法,為什麼後來證明是很糟糕的?企業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