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 企業為何一直聘用自戀型執行長?

當討論到領導力的未來時,大多數的談話都聚焦在正面的特質上。比方說,一個普遍的主題關注的是領導人應擁有哪些特質,才會達到高效能,以及這些特質如何會因為工作、組織和社會的演變而改變。雖然這樣的討論很重要,但只說出了故事的一半。故事的另外一半則是要了解,領導人不應該做哪些事情,而這就引出了領導力的黑暗面未來會如何演進(或退化)的問題。

讓我們來檢視自戀型執行長的情況。一方面,有句最老生常談的話就是「世界上最優秀的領導人都能自我覺察,而且謙卑為懷」,可是跟大多數陳腔濫調不一樣的是,這個說法有數據支持。另一方面,我們大多數人都擁有豐富的經驗,曾經跟自以為重要的自大狂執行長共事過。領導力教科書規定的內容和實際上看起來的模樣,兩者之間的差距實在令人不安。當企業花愈來愈多的時間和金錢挑選和培育領導人,尤其是高階主管,領導人的品質應該要與時俱進。此外,一般預期較不自戀的領導人績效會比自戀型領導人更好,所以大家會期望領導力的演變不僅可以導致更有智慧、管理更完善的組織,同時也促進愈來愈謙虛和自我批判的組織文化。畢竟,在塑造公司文化上,執行長的個性扮演了重要角色。

只不過,現實看起來相當不一樣。其實這數十年來,人們自戀的程度持續上升,這意謂著我們的世界變得愈來愈以自我為中心、過度有自信,並且充斥著錯覺妄想。此外,自信心提高的情況,似乎在領導人之間更為嚴重,因為負責判斷員工是否有領導潛力的人,時常會將信心誤認為能力。同樣地,我們的文化模範已經從擁有才華的名人,轉變為缺乏才華的自我恭維者,他們唯一的能力(極為出色而令人欽佩)就是把自我推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