壓力復原力不是一味忍耐

復原力不是一味忍耐

Resilience Is About How You Recharge, Not How You Endure

大多數人以為,停止做某項工作就等於恢復。但復原力的關鍵是:非常努力嘗試,然後停止,恢復過來,接著再嘗試。如果想建立復原力,可以先策略性地暫停工作,設定足夠的「內在恢復」與「外在恢復」期,以便給自己堅強起來的資源。

我們夫妻倆經常出差,育有一個兩歲小孩,因此有時會幻想,我們其中一人登上飛機時,不會因為手機、朋友、《海底總動員》(Finding Nemo)而分心,可做許多工作。我們競相把所有要在地面做的事情做好:收拾行李、通過安全檢查、臨時撥個電話談工作的事情、打電話給彼此、然後登機。接著,當我們試著在飛行期間好好做一些工作,反而什麼都沒做。更糟的是,我們一再更新電子郵件,或是一再閱讀相同的研究,後來覺得精疲力竭,等到飛機降落,我們已經累到無法繼續處理仍舊堆積的電子郵件。

搭飛機為什麼會耗盡精力?我們只不過是坐在那裡,什麼事也沒做。我們為什麼不能更堅強,更有復原力,在工作上更有決心,以便達成為自己設立的所有目標?根據我們目前的研究,我們已經了解,問題不是出在緊湊的行程表上,也不是出在出差坐飛機本身,而是出在誤解了「復原力」的意義,以及過度工作的後果。

通常,我們會以一種軍國主義般的「強悍」方式,來看待復原力和勇氣。我們會想像一位美國海軍陸戰隊的戰士在泥濘中跋涉,一位拳擊手再戰一回合,或是一位足球運動員從球場上爬起來,繼續比賽。我們相信,堅持奮鬥得愈久,就會愈堅強,也會變得愈成功。但這整個概念在科學上是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