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創業盃足球賽

由於對經濟持續成長的可能性充滿疑慮,最近有兩本電子書都顯示,現在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我們能不能透過純粹的創造力,持續推動生產力提升,以提高所得。
由於對經濟持續成長的可能性充滿疑慮,最近有兩本電子書都顯示,現在爭論的焦點集中在一個問題上:我們能不能透過純粹的創造力,持續推動生產力提升,以提高所得。喬治梅森大學( George Mason)教授泰勒.科文(Tyler Cowen)持悲觀態度,認為「大停滯」已經到來。麻省理工學院(MIT)教授艾立克.布林約爾松(Erik Brynjolfsson)和安德魯.麥克菲(Andrew McAfee)則持相反論點,他們從快速進展的機器人科技,以及其他提高生產力的發明中,看到應該樂觀的理由。這些對立的結論再度顯示,為何經濟學家這個群體並不那麼善於預測未來。

當生產力數據出爐時,我們就會知道誰說得對。但容我指出一個現在就可以檢視的數字,它可以顯示我們目前究竟是在正確的軌道上,還是身陷麻煩;這個數字就是「創業者人數」。

我們知道有哪些方法可以推動這個數字。關鍵在於了解創新不只是發明而已,更重要的是,它與商業化有關。長久以來,最能提升生活水準的真正破壞性創新技術,通常是由創業家而非老字號公司進行商業化。想想電報、電話、汽車、飛機、電腦(大型主機、個人電腦、小型電腦)、大部分的軟體、網際網路搜尋引擎、冷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