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之人員管理遺忘曲線

1970年代,英特爾率先推出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稱霸市場,但不到十年,就面臨後進的日本廠商強力競爭。

1970年代,英特爾率先推出動態隨機存取記憶體(DRAM),稱霸市場,但不到十年,就面臨後進的日本廠商強力競爭。英特爾在DRAM市場上逐漸敗退,因此公司內部實際運作上,已將資源逐漸轉移至其他更具市場競爭力和前瞻性的產品,但表面上,公司高層仍死守著「英特爾是DRAM廠商」的信條,不肯放棄這個「策略性」事業(不是有些人說,所謂「策略性」就是不賺錢嘛!)。直到1980年代中期,才由當時的執行長葛洛夫(Andrew S. Grove)和董事長摩爾(Gordon E. Moore)壯士斷腕,宣告退出DRAM市場。公司正式從DRAM的英特爾,變成微處理器的英特爾。

為什麼一個早已存在的「實」,無法撼動虛有其表的「名」?無法扭轉經營者的「心」?

這個問題,或隱或顯,時時刻刻籠罩著每一個組織和每一位管理者,因為人們總是容易陷入慣性,公司總是容易落入窠臼。

慣性和窠臼在成形之初,其實都是有效的做法,後來成為最佳實務,久而久之,才成為會出問題的窠臼。關鍵是在這「久而久之」的過程中,何時該尋求突破,避免走向窠臼?本期〈為變好而變動〉建議經理人,不妨為變而變。很多企業為了因應外在環境變化而推動改革,但其實,即使外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