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責任企業該如何「共赴國難」?

個案研究HBR個案
Case Study

善盡社會責任,似乎不能只是捐款

企業該如何「共赴國難」?

What Role Should a Company Play in a National Crisis?

企業該如何「共赴國難」?

插畫/阿努.特雷沙(Anuj Shrestha)

海嘯來襲,摧毀島國的海岸線,造成重大死傷。薩翰身為當地最大家族企業中的一員,負責運作剛成立的基金會。面對政府遲緩的救災行動,薩翰除了投入大量金援,還應該怎麼做,才能真正幫助需要救助的災民?

薩翰.庫瑪拉(Sahan Kumara)不敢相信他在網路上看到的新聞。

兩小時前,海嘯襲擊印尼,引發一波水牆衝進多個度假村,席捲村莊,洪水淹沒田園,造成數千人喪生。現在,海嘯襲擊他家鄉島國的海岸,造成類似的破壞。

薩翰在他位於首都的辦公室監看新聞報導,離災區好幾哩,安全無虞。但他知道,許多人並不安全,包括他的家族企業「庫瑪拉集團」(Kumara Group)的員工和顧客[1]

個案教學注記
  • 1全球約80%的公司,是家族擁有或家族掌控的公司。在大多數國家,家族企業是長期工作的主要來源。

庫瑪拉是這個區域最大的綜合企業集團之一,擁有大量的房地產和金融控股公司,提供港口服務,經營食品和飲料公司、超級市場。公司由薩翰的父親拉維(Ravi)經營,拉維從早期便培養兩個兒子擔任領導職。

大兒子盧萬(Ruwan)在銀行事業部一路晉升,46歲的他,目前是控股集團的財務長。

36歲的薩翰一直負責房地產事業部,監督旅館、度假村和零售事業。但就在幾個月前,他說服父親,讓他改為專注在一個他熱愛的計畫:創立以他已故母親為名的迪莉帕庫瑪拉基金會(Dilipa Kumara Foundation)。這是這家營利公司的慈善分支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