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 經濟學家如何重新思考AI與自動化?
經濟學家如何重新思考AI與自動化?
AI Is Making Economists Rethink the Story of Automation
- 經濟學
- 華特.福力克 Walter Frick
- 2025/01/07

picture alliance /Getty Images
人工智慧會搶光我們的工作嗎?數十年來,經濟學家對此很樂觀,但隨著世界各國收入不平等問題加劇,他們開始修正自己的理論與模型。新模型指出,科技多快改善大眾生活、能讓多少人受惠,取決於兩個因素:科技是否創造新的工作讓人們發揮所長,以及勞工在科技部署決策上是否有發言權。
人工智慧(AI)會讓許許多多人失業嗎?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答案是否定的:如果科技會讓人永久失業,為什麼在新科技出現幾個世紀之後,仍然有這麼多工作留下來?他們主張,新科技可以提高經濟體的生產力,讓人們進入新領域,例如從農業流動至製造業。有鑑於此,經濟學家一向普遍認為,無論科技變革會引爆什麼劇變,都是「介於無害與有益之間」。
但是,隨著幾乎每週都有新的AI模型與工具問世,這種共識也正在裂解。愈來愈多證據顯示,在美國和世界各地,數位科技正在加劇不平等的鴻溝。例如,隨著電腦提高知識工作者的生產力,文書人員或行政助理等「中等工資」工作的需求也跟著降低。為了回應這個變化,關於科技(尤其是自動化)如何影響勞動市場,有些經濟學家已經開始修改他們的模型。麻省理工學院(MIT)的戴倫.艾塞默魯(Daron Acemoglu)及波士頓大學(Boston University)的帕斯寇爾.芮斯崔波(Pascual Restrepo)在最近的一篇論文中寫道:「科技的進步提高生產力,其實可能會降低所有勞工的工資,這一重點經常被低估或忽視,因此值得強調。」
這種自動化的新經濟學仍然保留一個核心想法,那就是從長遠來看,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