麻省理工學院連接科學和人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他曾協助共同創立麻省理工學院媒體實驗室(MIT Media Lab),他的研究讓他與他的學生成為計算社會學、組織工程、可穿戴式運算、圖像識別與生物識別等領域的先驅。他曾參與或共同創辦超過三十餘家新創企業。目前也是Google、AT&T與聯合國的顧問。
2017年9月11日《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1週年慶,專訪麻省理工學院連接科學和人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艾力克斯.「山迪」.潘特蘭(Alex “Sandy” Pentland)。
數據運用和分析領域的重量級人物、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連接科學和人類動力實驗室主任艾力克斯.山迪.潘特蘭(Alex “Sandy” Pentland)的研究向來走在時代尖端。三十年前,當人們對穿載式裝置還毫無概念之際,他就已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運用偵測器、麥克風、紅外線傳感器投身人類的社會行為模式研究。而他的先驅研究,不僅啟發了今日諸如Google眼鏡等智慧穿戴裝置的發展,他在「社會物理學」(social physics)上累積的研究成果,更讓社會人文科學注入了全新觀點,並且改變人們對於商業競爭與組織管理的想像。今年9月11日《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1週年慶,本刊邀請他在週年慶論壇上發表演講,隨後便專訪他。以下為專訪內容摘要:
麻省理工連接科學和人類動力實驗室主任艾力克斯.山迪.潘特蘭,參加本刊週年慶,在演講中分享他對「社會物理學」、社會連結、資安議題的看法,談及社會互動模式會決定貧富差距、可用社會連結找出市場潛在機會等主題。
人工智慧、物聯網、大數據等以資料科學為基礎的數位技術快速發展,讓人們既興奮,又焦慮。《哈佛商業評論》全球繁體中文版11週年慶國際論壇的「交流座談」單元,由總編輯楊瑪利擔任主持人,和與會三位講者:麻省理工學院連接科學和人類動力學實驗室主任山迪.潘特蘭(Alex “Sandy” Pentland)、人力顧問公司美商宏智(DDI)台灣區董事總經理李岳倫,以及清華大學工業工程與工程管理學系教授簡禎富,一起與台下的觀眾互動。與會者如何看待「資料革命」帶來的管理挑戰呢?
巨量資料,以及讓各種事物都能發送與接收資料的「物聯網」(internet of things),可望為企業管理與社會帶來革命性的變化,但這兩者的成功有賴於一個假定:全球各地網路公司與裝置產生的資料,都應歸屬於收集資料的機構。如果這個假定不成立,那會如何?
做決定時,最好是尋求多種不同觀點,然後,利用廣泛的人脈,來檢視這些觀點。因此,本文作者認為,幾乎所有人都能經由學習,成為優秀的決策者,關鍵在於持續從事所謂的「社會探索」,也就是接觸許多新的人和新觀點。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