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立陽明交通大學經營管理研究所教授兼所長暨台商研究中心主任;社團法人中華人力資源管理協會監事;敏捷教練(CSM, Certified Scrum Master)。
每個企業的敏捷轉型就像是一個獨特的旅程,有待經營者深入探索;但千里之行,始於足下,經營者要及早調整思維,採取行動,才可能建構更敏捷的組織。
企業想要往全球化發展,多半需要經過五個層次的進程,考驗企業的組織文化、管理制度及人才能力的改變。未來台商要進入高度經濟發展國家進行大規模直接投資,需積極應對這些管理挑戰,才能在全球市場占有一席之地。
為了迎合新世代工作者需要,許多新創、高科技產業領導人早已寓「賦權」思想於人才管理經驗中。傳統產業在人力資源環境劇變下,改革是勢在必行。必須注意的是,「賦權」要求的並不是管理者當即把權力下放,國立交通大學管理學院副院長溫金豐便點出「專業人才4層次」,供組織領導人依照不同員工能力,適才適性啓動賦權計畫。
法國輪胎製造廠米其林(Michelin)經由賦權,成功改革的案例,在2016年底,促成其中的洪堡工廠生產力大幅提高10%。而在台灣,金居開發這家銅箔製造廠歷經虧損、市場競爭力疲弱,繼而卻能在2016年開始生產多樣化銅箔,轉虧為盈,第一線員工薪資成長在五年內甚至超過35%。這之中,領導人「賦權員工」的觀念,同樣是改革關鍵。
人才是企業經營的根本,人才管理是指企業設計相關的制度與做法,以有效取得人才、發展人才,並讓人才在組織中做出最大貢獻;人才管理需要持續推動,全球最卓越的企業多半精於此道。《哈佛商業評論》有很多對人才管理與發展議題的討論,本模組納入五篇相關文章,討論人才管理制度建立的關鍵思維及實務做法,確保企業及實務工作者在進行人才管理時,能走在正確的道路上。
領導是行為還是特質?實務上,兩者其實有相當程度的互補性。
「情境式領導」, 是指領導者的領導風格,應與領導情境搭配,以發揮最佳效能與效率。本文依領導者面對任務時的決策行為,將領導風格大致分成命令式、參與式及賦權式三類,並提出一種框架,供領導人決定該採取何種搭配。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