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位轉型 告別缺貨、效率飆升,50年老品牌煥然新生!

成立近50年的毛寶,透過總經理陳逸弘領導的「智造升級」,不只創造少量多樣的新供貨模式,更使部門間高效協作,客戶和消費者都滿意;黃菁慧攝。
【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智造升級轉型獎中小型企業組楷模獎】毛寶是成立近50年的居家清潔用品知名品牌,曾面臨傳產常見的資訊斷點危機。他們如何引入智慧製造思維,用數據成功打破惡性循環,贏得客戶滿意、市場肯定?
成立於1978年的毛寶公司,是國內居家清潔用品的知名品牌,「冷洗精」是公司旗下最廣為人知的洗衣產品。然而,走過50年之後,毛寶也慢慢出現了成長的瓶頸。
過往毛寶的生產線,都是憑藉紙本紀錄和老師傅的經驗運作。但近年來,市場需求轉變,日益趨向少量多樣及快速交付時,企業的彈性調度與即時反應能力,就變得非常重要。
然而,毛寶的製程長久以來人機資訊分離,跟供應鏈之間的溝通也常出現落差,導致生產效率低落,庫存控管與排程決策也缺乏即時性。
供貨延遲、客戶不滿意、產線效率不彰、員工士氣低落等痛點開始一一浮現,看在曾經於半導體光電業服務的毛寶總經理陳逸弘眼裡,深知若是不及時投入數位轉型,公司將難以永續經營。(第五屆數位轉型鼎革獎完整得獎名單請點此)
推動精實管理
因此,他從2019年開始推動「智造升級專案」,借鑑日本豐田生產系統(Toyota Production System)概念,透過精實管理消除浪費、生產串連,提升人機協作效率,讓產線可以快速切換、降低耗損,符合現今市場少量多樣的生產需求。
在推動精實管理的過程中,毛寶也逐步調整過去制式化的管理思維。「傳統的管理方式認為只要採用一套完整的作業流程,就能解決問題,但魔鬼往往藏在細節裡。」陳逸弘決定親自到現場參與,把人力配置、機器運行狀況全都弄清楚。
最後他發現,「數據」是最重要的關鍵。若缺乏即時、準確的數據,管理者必須一天到晚在工廠中蹲點,不但耗時,又難以全面掌握問題。而員工也往往習慣於現場的異常狀況,甚至將低效率視為理所當然。
因此,毛寶開始在現場建置感測器,蒐集生產數據,同時也藉由整合單一產品計數、裝箱、堆棧等資訊,確切掌握產品數量、品項與生產進度。
當所有生產數據得以串接,管理團隊即便坐在辦公室,只要打開螢幕,就能掌握哪一條產線正在執行哪一項工作、目前進度,以及是否可達成預期的生產目標等等。
簡化使用介面,強化人機協作
但對於長期使用紙本紀錄的員工,要「轉換數位腦」並不容易。陳逸弘觀察,同仁初期會感到很痛苦,因為必須採用「雙軌模式」,舊的紙本紀錄不敢放手,新的系統又不確定操作是否得宜。
因此,毛寶花費大量心力訪談同仁,了解員工原有的作業模式與思考邏輯,並設計出符合他們需求的系統介面,不只容易入手,而且方便隨時掌握產線動態。
例如,每條產線都會配備觸控面板,產線人員開工時只要點擊,資訊系統就開始運作。而產線上方也設有大螢幕呈現生產狀態,讓所有人對生產中的產品、目標數量、進度等一目瞭然。
後來同仁就逐漸體會到,只要把數據輸入系統,後續彙整、圖表呈現、報表製作都可以自動進行,大幅減輕工作負擔。一旦體驗到數位轉型的好處之後,接受度就會開始提升。
幾年下來,數位轉型的具體成效在毛寶內部不斷增加。舉例來說,過去兩條鄰近的生產線,各配置4名工人,每人僅負責單一動作,導致人力使用分散且效率不高。但透過數據分析人力及設備負荷狀況後,發現只要重新分配工作節奏及站點配置,只要配置6名工人,就可以完成原本需要8人才能完成的工作,節省了25%的人力。
此外,過去在農曆年前旺季時,常有急單必須馬上出貨,但有時生產線可能因為調度而暫停,出貨人員卻不知情,導致貨運業者白跑一趟。不但增加運費支出,客戶也無貨可收,引來許多客訴。
但轉型後,生產線進度一旦落後,就會自動發出即時警報,業務、出貨端也能立刻通知客戶,協調到貨時間。當部門間的溝通變得透明,同仁之間的協作也更為順暢。
「我希望透過數位轉型,重新為公司打底。」陳逸弘強調。透過數據改革與思維蛻變,這家老字號清潔用品廠的轉型故事另一章,才正要開始。
成立時間:1978年
董事長:吳瑞華
總經理:陳逸弘(圖)
2024年營收:5.93億元
主要業務:清潔用品、化粧品製造批發及零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