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案管理以平台模式,推動永續太空計畫

SpaceX為什麼有望每年發射火箭200次?

以平台模式,推動永續太空計畫

A Platform Approach to Space Exploration

以平台模式,推動永續太空計畫

HBR Staff; Axiom-1 Mission/Crew Demo-1 Mission/TESS by Mission/Falcon Heavy Demo Mission/Inspiration 4 Mission by Official SpaceX Photos licensed CC BY-NC 2.0/ edited from original

NASA每次發射火箭,都會重新打造元件與系統,不僅開發期程長,成本也十分高昂,完全無法永續。民間的太空公司,例如馬斯克的SpaceX,就採取完全不同的做法——平台模式。

傳統推動太空探索的做法,是將每次專案(也就是每次火箭發射)都看做僅此一次的客製化巨型專案。美國太空總署(NASA)正是這種做法的典範,它將每次發射都看做僅此一次的特製大型投資,希望能帶來「飛躍式的進展」或「大爆炸」。NASA火星拓荒者號(Pathfinder)任務的主管唐娜.雪利(Donna Shirley),就說這些發射是「有著老式氣派風格的豪華任務」。

這種方式的問題在於每次任務都要獨立打造。從這次專案到下次專案,系統及元件並不會逐次更新與轉移,而是整個重新設計。

這麼做的結果,我們從1992年9月發射的火星觀察者號(Mars Observer)任務就可以看出來。規畫及開發期長達17年,而且如果將成本換算成2000年的物價,會是超過13億美元。也就是說,上市速度不但緩慢,成本也十分高昂。到了1993年8月21日,只要再三天,太空船就要點燃主要火箭引擎,減速進入火星軌道,但NASA噴射推進實驗室(Jet Propulsion lab,簡稱JPL)的飛航控制員突然與它失去聯繫,任務也就此失敗。當然,任何專案都可能發生這種情況,但這次教訓令人幡然醒悟,意識到就算這次專案並未失敗,下次專案還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