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與社會企業發揮影響力,為未來而戰

企業發揮影響力,為未來而戰

企業發揮影響力,為未來而戰

Champ008 / Shutterstock

社會契約是一套道德準則,包含明文的法律與非明文的社會規範。賦予企業權力來形塑人們的日常生活;賦予政府權力來規範企業;賦予人民權力來選擇領導人。而如今,政府、企業、人民的權力失去平衡,導致市場愈來愈集中,企業權力凌駕於國家之上,政府應變能力愈來愈差。前白宮科技創新顧問、《未來產業》作者羅斯,提出一份全新的契約,能夠重設企業、政府與人民之間的平衡。

如果20世紀下半葉的地緣政治是由美國與蘇聯之間的冷戰來定義,21世紀上半葉則是由美國與中國之間的冷戰來定義。美中雙方敵對狀態,不太可能演變得像美蘇冷戰那樣緊繃或是非黑即白,但是美中冷戰仍然會把國家與企業拉到各自的陣營裡。中國與美國科技公司會互相競爭人才與市占率,在新的人工智慧以及其他新興科技領域,競爭先發者的位置。

中國展現出來的願景相當清楚。中國政府把人工智慧以及其他新興科技,視為政治與社會控制的手段。中國想要建立一個監視國家,全面到公民不可能組織任何有意義的反對行動。中國模式加強它對社會契約的控制。

我在國務院的前同事傑拉德.柯翰(Jared Cohen)提出建立「科技民主政體」聯盟,他取名為「T-12」。「沒有一個民主國家夠大到可以跟中國單挑競爭,中國在法條上有太多彈性、太多空間,」柯翰對我說:「和中國競爭的唯一辦法是透過集體行動;以集體行動來競爭,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志同道合的國家組織起來。」

這個組織內的成員是擅長策略性科技領域的民主國家,包括美國以及主要歐洲國家,也包括印度、日本與南韓,這個聯盟可以形塑國際慣例、集中資源,並且在出口管制、供應鏈安全以及人工智慧道德等方面,協調彼此的政策。這些國家共同建立一個統一陣線,對抗中國的科技極權主義。

我了解這種路線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在可能的伙伴、尤其是歐洲國家的眼中,美國政府在科技政策失去立場,會讓這件事相當困難,不過還是值得追求。在數位戰爭中,美國政府不再像以前冷戰時期那樣得到信任、引領盟邦。在數位戰爭中持續提升民主的價值,會需要整個社會投入心力,而在民主社會中興起而茁壯的全球企業,不能袖手旁觀,尤其是在科技產業裡的全球企業。

未來幾十年我們將面臨到幾個全球大問題,包括氣候變遷、人權、不平等,還有避稅以及人工智慧與數據的監理。這些議題都需要政府採取行動,也需要公民發聲,但是如果沒有世界上最有影響力的企業領導人加入,那麼這些問題無法在合理的時間內真正被解決。在股東資本主義之下,有不少企業責任行動是裝飾門面。但是,像聯合利華、蘋果與微軟這樣的公司,承諾要朝向全球淨零碳排放、而且還要達標,那就證明典範轉移並非不可能。這種由企業為主體的標準,能促使政府當局把這些標準擴大適用到其他產業(例如科技業),並且制定法律。全球企業設定清楚的標準,並且解釋這些標準背後的原理原則,企業就能協助在幾個國家中啟動變革。

請領導人行動起來

企業必須介入、並且在社會契約中成長出新的角色,用說的是一回事,但是我們怎麼能確保這件事真的發生?

首先,除非企業領導人全力支持利害關係人資本主義,否則不會有進展。如果真的要介入全世界面臨的重大問題,那麼企業的動機不能是短期獲利導向,否則,企業要製造任何東西、賣給任何人,都有正當理由。而伴隨這種轉移的是透明度與衡量標準,例如本書前幾章提過業界共通的會計準則。我們可以建立分析工具來測量企業的環境與人權紀錄,也可以對企業的對外政策紀錄建立一套分析方法。另外還要從幾個不同角度來監督。企業董事會將會是第一道防線,確保企業對這些目標,對產品與服務所帶來的影響,設定更嚴格的標準。如果勞工也投入這項工作,那麼監督力道會更強,如同我們在勞工那一章的描述。

政策制定者也必須繼續建立護欄與綱領,這就需要提升政府在這些主題的專業能力,要超過我兒子高中課堂所教的知識才行。就算企業可以利用專業與規模,來協助應對這些廣泛的社會問題,如果沒有政府在其中扮演它的角色,一切就無法達成。我們不應該擱置反壟斷措施,甚至應該擴大反競爭的標準,以避免陷入「管制俘虜」(regulatory capture,譯注:管制某些政治經濟實體的機構,反而增進這些實體的利益或被掌控。)的危險。

許多企業把自己視為全球行動者,不受自己國家對內與對外政策的限制,但是,世界各先進國家政府其實並不需要太多集體行動就能糾正這個觀念。根據政治學者法理德.札卡瑞亞(Fareed Zakaria),對政府而言,很容易就能讓這些企業醒悟到,那個觀念是不對的。

「大家必須了解,到最後,不管這些企業擁有什麼權力,都是國家割讓出去的權力,」札卡瑞亞告訴我:「國家任何時候都可以輕易取回。這些企業沒有一個有能力像以前英國東印度公司那樣,對國家炫耀權勢。現實狀況是,所有企業都害怕管制,一直都在為了遵守政府而做調整。」

成為全球企業領袖的人,多半是因為具有管理、銷售、財務或產品等專業技能,而不是在地緣政治現狀中尋路前進的能力。但是,要在21世紀成功,正需要這種能力。世界上最成功的執行長,能夠採行並且適應世界領導人的技能組合。

(摘錄自本書第五章〈外交政策:企業都要有自己的外交部、國防部、情報局?〉)


內圖

書名:大失衡(The Raging 2020s: Companies, Countries, People - and the Fight for Our Future)
作者:亞歷克.羅斯(Alec Ross)
譯者:周怡伶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2022年11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