競爭合作會比競爭更難嗎?美國撤軍阿富汗有感

合作會比競爭更難嗎?美國撤軍阿富汗有感

合作會比競爭更難嗎?美國撤軍阿富汗有感

john smith 2021 / Shutterstock

自美國宣布撤軍阿富汗,武裝組織「神學士」(Taliban,塔利班)大舉攻城掠地,還不到8月31日的最後撤軍期限,就已兵臨首都城下。從管理策略思惟層面來看,這事件有哪三大啟示?

阿富汗首都喀布爾淪陷前的混亂也被全球媒體大幅報導。熟悉歷史的人立刻會聯想到罄竹難書的親美政權垮台案例。例如40年代中國的蔣介石政府、50年代古巴的巴蒂斯塔政府、70年代南越阮文紹政府、伊朗的巴勒維政府,還有無數在非洲或中南美洲小國家的獨裁者。

但是管理工作者心中也會浮現一個大哉問:為何如此強大的美國,能在軍事,經濟與科技等全方位領先世界。美國有策略,有情資,更有資源,幾乎是無所不能,但其透過龐大的資源挹注(出錢+出人),卻很難扶植一個小國家的政府站穩腳步,永續經營呢?

美國扶持不了小國的三大策略意涵



除了一般單純以文化與制度衝突,或是策略改變來解釋美國屢屢放棄盟友,以下也嘗試從美國介入開發中國家屢屢失利,提出三項策略意涵:



一、合作遠比競爭更困難


美國身為世界超強國家,從二次世界大戰的戰績,加上連昔日的蘇聯都在與美國的軍備競賽中落敗。普天之下,美國應該沒有打不敗的對手,顯示美國在競爭上的優勢,但是在上述這些親美政權垮台案例上,顯示美國在開啟合作關係上的弱勢,甚至連挑選合作夥伴這件事都經常搞不定(失敗的案例似乎都是挑到貪污腐敗,執政能力低下的政客,很快就失去民心,以至於在內戰或革命中失去政權)。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