銷售與行銷為何企業開始告別電商平台?談自建品牌電商的潮流

為何企業開始告別電商平台?談自建品牌電商的潮流

四十年來,心理學家艾倫.蘭格對「覺察力」的研究顯示,隨時注意周遭事物,避免漫不經心的「自動駕駛」模式,可幫我們減低壓力、釋放創意,以及提振表現。她在本文中,討論覺察力與創新的關係、如何培養覺察力等等。
近來,電商平台間競爭激烈,無論新崛起的行動電商蝦皮,或經營已久的PC Home商店街,皆推出各種補貼措施,以期吸引賣家進駐;但同時,也有許多企業開始脫離電商平台,轉而建立自己的品牌電商官網,經營線上銷售。

電商平台對供應商吸引力減弱
過去,供應商(企業)進入電子商務的服務平台選擇稀少,多半僅能和大型綜合電商平台合作,仰賴大型綜合電商所帶來的流量紅利,替供應商的線上銷售帶來業績。大型電商通路也因此較為強勢,會要求供應商配合做活動降價促銷、限量商品搭配贈送、全館統一打折衝業績等,透過拉抬平台本身業績需求,進而要求供應商配合各種條件規範。但是,隨著線上銷售的各類服務增加,電商平台加諸供應商的限制與不便,再加上高比例的銷售額分潤,令供應商不得不開始思考,如何降低對電商通路的依賴。

「上架」不保證「銷售」,更不保證「獲利」。許多企業以為將產品上架,就完成了線上銷售。事實上,綜合型電商平台僅針對少部分主打商品會做積極扶植培養之外,有絕大多數的商品並不會積極進行後續行銷,產品幾乎是「隨緣」銷售。即使企業要求通路行銷,平台的PM通常會要求採取折扣促銷方式導流,並做些組合搭配要求更低的售價來換取消費者目光。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