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災難道德領導學

災難道德領導學

Why We Love Disaster Stories

最好的災難故事,呈現了讓人不安的道德兩難情境。
從強.克拉庫爾(Jon Krakauer)1997年的埃佛勒斯峰山難事件書籍《顛峰》(Into Thin Air),到2013年票房賣座的太空電影《地心引力》(Gravity),每個災難故事都會發展到這樣一個階段:在那個當下,你心裡會想,接下來的情況會不會變得更糟?

事情無疑總是會變得更糟。而身為讀者或觀眾的我們,總是覺得意猶未盡。

這些書籍和電影為什麼會如此引人入勝?我們只是單純被他人的不幸故事深深吸引嗎?他們的運氣愈背,我們就愈覺得驚險刺激嗎?還是說,這是一種情感上的宣洩需求:對於可能會傷害我們的事物,我們承認所有壓抑下來的焦慮,並從中獲得解脫?

或許,從某種程度上來說,兩者皆是。不過,我認為,會熱愛這些故事的另一個原因,是我們得以深入檢討這些故事通常會提出的道德選擇。

在最岌岌可危的情況下,登山者、太空人、水手、健行者,或是飛機乘客,會做出怎麼樣的決定?而當類似的緊急情況發生時,我們會怎麼行動?普立茲獎得主雪莉.芬克(Sheri Fink)在她打動人心、記錄卡崔娜颶風來襲時,紐奧良一家醫院如何反應的真實故事《紀念醫院那五天》(Five Days at Memorial)當中這麼寫道:「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