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管理 境內轉包三部曲

近幾年來,資訊科技(IT)專業人士積極採行一個策略,來削減成本:除進行海外轉包(offshoring),把服務工作轉給印度與菲律賓等工資超低的國家,也作境內轉包(onshoring),轉到低成本的美國或歐洲城市。
近幾年來,資訊科技(IT)專業人士積極採行一個策略,來削減成本:除進行海外轉包(offshoring),把服務工作轉給印度與菲律賓等工資超低的國家,也作境內轉包(onshoring),轉到低成本的美國或歐洲城市。其實,境內轉包變得非常盛行,以致有些人希望它能為已開發世界,大幅增加工作機會。

但要做好境內轉包並不容易。研究發現,如果希望境內服務中心能長期運作,企業在挑選城市與培養員工時,必須非常謹慎。

誠然,許多公司仍向海外尋找低成本的IT。但許多政府要求某些金融、保健、國防資訊必須做境內轉包,這些占所有 IT服務工作的15%以上。此外,在銀行與保險等產業,企業通常很難找到能操作舊電腦系統的外國技術人員。

我們的研究顯示,在法國北部、德國東部,以及美國的大平原區、阿帕拉契山區、南部地區,聚集了許多高技術水準的工作者,他們的工資比在西部大都會區工作者來得便宜。而且,許多政府提供了誘因,給在當地設立營運據點的公司。例如,一家全球化公司在美國中西部成立據點,雇用了一千名以上的IT服務人員。在那個據點工作的員工,工資比總部員工少了35%,而且公司獲得了政府提供的獎勵金五千萬美元。

極缺就業機會地區的官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