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市場聽不聽話學問大

聽不聽話學問大

When (Not) to Listen to Activist Investors

現在,避險基金比以前更可能要求表現不佳的經理人改變公司策略方向。但是,高階主管不見得要遵從這些要求。我們的研究顯示,平均而言,因應積極行動派(activist)股東而改變策略的公司,股價表現並不會優於大盤,除非這家公司被收購,那就另當別論。

現在,避險基金比以前更可能要求表現不佳的經理人改變公司策略方向。但是,高階主管不見得要遵從這些要求。我們的研究顯示,平均而言,因應積極行動派(activist)股東而改變策略的公司,股價表現並不會優於大盤,除非這家公司被收購,那就另當別論。

通常,避險基金會鎖定股價表現落後同業的公司。如果避險基金投資某家公司,往往單靠這一點就足以讓那家公司的股價上漲,但有愈來愈多避險基金把股東積極行動(activism)介入公司經營,視為進一步推升公司股價的方法。1990年代中期,避險基金參與一些積極干預行動,對象是小型上市公司;到了2006年,他們參與的積極行動已經超過90%,而且對象通常是大型知名公司。因表現不佳而被避險基金鎖定的公司數量,也同步成長:從1994到2006年,已經超過十倍。

擋不住的積極行動

避險基金的積極行動有很多做法,像是要求公司買回股票或提高股利,還有一些爭議性更高的要求,如董事會的席次、改變企業策略、部門分拆獨立等。標的公司的高階主管通常會抗拒他們的要求,認為這些行動不會增加股東價值,而被動的投資人則在一旁觀望,納悶到底誰的做法才對。

我們收集1994到2006年間,每一宗積極派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