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得.威廉森(p.williamson@jbs.cam.ac.uk)英國劍橋大學佳奇商學院(Judge Business School)國際管理學教授、耶穌學院(Jesus College)研究員。
中國企業第一波跨國收購非常大手筆,也不乏知名的國際企業,但整體成績檢討下來,還是以失敗告終。不過,中國並未因此停擺,反而迅速帶著全新的策略捲土重來。憑著過去的失敗經驗,會提高這次重新出發的成功機率嗎?
面對經濟衰退,企業與其力求成本降低,不如積極開發成本創新能力。如此才能逆境求生,進而成為市場贏家。特別的是,向來引領市場風向的西方國家企業,這回必須向新興市場的對手取經,才能在本國與外國市場成功。
企業裡的「賠錢貨」已經出清,高績效的非核心事業也已賣給出價最高的人,希望重新調整資產組合的大型公司,還有個問題:該如何處理那些本質上很健全、但績效不好的事業?對外宣布一個事業正待價而沽,無疑是獻上毀滅性的死亡之吻,會讓員工士氣低落,可能的買主也不清楚這個事業真正的潛力。
為提供您更多優質的內容,本網站使用cookies分析技術。若繼續閱覽本網站內容,即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 cookies,關於更多 cookies 資訊請閱讀我們的隱私權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