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工智慧與機器學習 AI導入營建採購流程,會加強透明還是黑箱操作?

AI導入營建採購流程,會加強透明還是黑箱操作?

HBR Staff/Pexels

建築業長年面臨效率不彰、延誤與貪腐等問題,如今開始導入AI技術,提升規畫效率、協助承包商決策、偵查圍標與舞弊行為。然而,AI也可能被用來操縱投標、降低透明度,甚至排擠小型業者。本文透過實例與研究,探討AI在建築採購中的應用潛力與風險,指出在創新與誠信之間,如何取得平衡,才是推動產業升級的關鍵。

全球建築業規模高達13兆美元,長期面臨效率不彰、工程延誤、貪汙腐敗的問題。傳統上,這些問題難以避免,因為建築業高度分化,法規環境複雜,數位化程度低,勞工短缺,價值鏈規畫也有待加強。此外,這些問題也沒有簡單的解方,背後牽涉利害關係人之間的誘因不一致、透明度不足,資訊不對稱,再加上執法的力道和標準不一。而這些問題很多甚至是在建案動土之前的採購階段就顯現。

為了解決這些問題,建築業在設計與工程領域引進AI之後,現在也開始把AI導入採購流程,可望在財務與倫理方面表現更佳。AI不但能強化規畫作業、協助偵測貪腐與圍標行徑,還能提升承包商決策的品質。的確,在建築科技方面的創投資金成長率,足足是整體創投的15倍。

然而,AI的應用日益普及,也給建築業帶來新的問題:雖然可用來降低成本,卻也可能被拿來削弱市場競爭、降低透明度。

任職於建築業或是與建築業合作的領導人(像是公部門高層主管、企業領導人、採購專員,以及基礎設施開發的政策制定者),都必須了解AI工具使用方式的利與弊。就有利的一面而言,AI能夠提升效率、改善承包商的選任、偵測勾結與貪腐情況,但另一方面,AI也可能被用來促成複雜的投標操控行為。本文結合現實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