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財務 降低成本要趁早,別等危機臨頭才行動

降低成本要趁早,別等危機臨頭才行動

Juan Moyano/Stocksy

領導人如果能認真、全面地審視公司的成本基礎,就會發現發展的機會,但他們必須大膽果斷地採取行動,以實現成本競爭力。本文討論了高階主管可以採取的5項關鍵行動,以應對成本挑戰;這些行動有助於企業維持效率,並將資源用來推動創新、促進成長、獲致價值。

多年來,企業界增加支出,以因應事關重大、有時是史無前例的全球性事件,但如今鐘擺又回到成本審慎與效率這一方。

儘管如此,企業太常等到下一場危機發生才開始降低成本,而且做法可能會相當突兀而激進,導致預算大幅削減、營運據點關閉、只顧眼前得失的裁員。這種直接反應的做法絕大部分只能產生短期效果。波士頓顧問公司(BCG)一項針對600多位長字輩最高階主管的調查顯示,雖然大部分領導人都能達成近期的成本目標,但有35%領導人表示,削減的成本會在12到18個月之內回升。

兩個關鍵因素會導致成本回升:大部分組織無法處理自家成本挑戰的根本原因;大部分組織也欠缺必要的紀律來全面、持續地管理這些根本原因。

其實我們有更好的做法來獲致成本競爭力、長期維持效率,為公司帶來顯著的額外利益。領導人如果了解帶動成本回升的力量為何,並且果斷應對,將可挪出更多資源來發展與支持策略優先要務。

然後這些領導人會進而建立更為精實、迅捷與強大的組織。

推升成本的動態因素

領導人必須認清並處理幾個主要的動態因素,它們讓企業難以維持成本競爭力、產生長期影響。

第一個動態因素是對大部分主管而言,他們並沒有誘因要追求成本績效。損益責任之類的機制會促使主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