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營利組織寫給台灣讀者的社會創新創業指南
Natali _ Mis/shutterstock
新創事業究竟應該登記為營利或非營利事業?國立清華大學科技管理研究所副教授謝英哲長期研究台灣的社會創新與創業,本文將結合台灣政策環境,為台灣創業家提供更寬廣的思路。
本期〈我的新創事業是營利還是非營利?〉的標題,應該抓住不少讀者的目光,畢竟「新創事業」在台灣的發展脈絡中,幾乎都是直覺地與「新創公司」劃上等號,怎麼會在這個時候有人提出它(新創事業)還有可能成為「非營利組織」(NPO)的選項?
事實上,在跟著本文作者探索新創事業在組織型態上,應何去(營利)何從(非營利)時,我們必須先從另一個視角來檢視此時回應這個問題的重要性,那就是世界的永續發展現況。「永續發展」(Sustainable Development)一詞由聯合國在1987年提出,它最主要的核心精神,就是在滿足我們的發展需求上,不能危及下一個世代所需的發展需要。當我們隨手在新聞、報章雜誌上看見無所不在的環境、社會問題時,我們其實心知肚明,除了天災的無情,另一個更重要的可能,就是人為因素加速了環境、社會問題的產生,而文章中所探討的「社會創新創業」(Social Innovation and Entrepreneurship)正是在這樣的情境下誕生的概念。
社會創新創業其實是一種策略觀,目的是以創新的方式來解決環境、社會問題,藉以換取全人類永續發展的籌碼。相較於一般性的創新創業而言,它最大的差異在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