營運與供應鏈管理疫情下現形的供應鏈韌性

疫情下現形的供應鏈韌性

疫情下現形的供應鏈韌性

Allan Wood Photography / shutterstock

隨著疫情的發展,「供應鏈」的重要性不斷地被提起。在今日瞬息萬變的商業環境中,供應鏈面臨著不可避免的諸多自然或人為風險。如何能夠在短時間內面對這些風險可能對企業帶來的影響與改變,進而透過不同策略的訂定與執行以重新回到市場中的原有位置,考驗著各企業的「韌性」。本文透過解析不同策略對韌性不同階段的影響,期望對企業未來在建構供應鏈時能夠提供助益。

過去三年(2019-2022),對整個國際來說,是不平靜的。2019年底出現的新冠肺炎(COVID-19)對全球的經濟發展造成了顯著的影響,世界各國無一倖免。在肺炎初期表現優異的台灣,卻也在之後兩度受到巨大的挑戰,諸多產業在這一波的疫情之下紛紛提出各自的解決之道,將危機變成轉機。然而,也有些企業挺不過這一股風暴而從市場上退出。

隨著疫情的發展,「供應鏈」(Supply Chain)的重要性不斷地被提起。供應鏈是企業將產品/服務從設計到生產所有功能活動的總稱,包含與外部上游供應商與下游客戶的協調整合。由於現今企業的供應鏈伙伴往往跨及數國、甚至數洲,因此在整條供應鏈的協調上,只要有任何一個國家的企業因為疫情關係而遭致停工,對於上下游的影響都不可說不大。也因此,許多學者及產業專家紛紛強調企業在今後的營運上,應著重在供應鏈「韌性」(resilience,也譯為「復原力」)的建立與提升。

「灰犀牛」與「黑天鵝」

在瞬息萬變的今日,每天都可能會有不同的事件對企業供應鏈造成影響。這些事件有些是不可控的自然因素,有些則是人為疏失,例如天災、國家政治動盪、原物料缺貨、政府的限電措施、甚或是戰爭等,這些事件輕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