組織管理尊重、溝通、妥協與透明——公投案背後的管理意涵

尊重、溝通、妥協與透明——公投案背後的管理意涵

尊重、溝通、妥協與透明——公投案背後的管理意涵

roibu / Shutterstock

四大公投終於落幕了,或許現在大家比較能收起情緒,心平氣和地看待這次公投所隱含的意義。在此不討論公投案的內容和結果,只聚焦組織管理的意涵。先簡單歸納四個重點:尊重、溝通、妥協與透明。指的是:對異議者的尊重、執行者的溝通、各方的妥協、以及過程的透明。

當組織裡開始對某個大型專案出現雜音時,專案執行者能否避免專業的傲慢,暫時放下身段與堅持,尊重不同想法的人?如果雜音只是因為對專案內容或執行方式不夠了解,耐心解說溝通即可;如果異議者確實指出專案的具體缺失,主事者更要審慎檢討評估,進行必要的修正,甚至廢止專案,以免釀成大錯。

大型計畫牽涉層面甚廣,難免會影響部分人員的既有權益或慣性;執行單位要盡力溝通,找出各方最大公約數,擬出可行的妥協方案,以換取完成計畫的最大效益。而其中各個折衝環節,都要遵循法令規範、公開透明,才能免除日後一再翻案的困擾。

台灣社會尊重專業嗎?

台灣並不算是尊重專業的社會,同時,專業人士也不習慣與非專業者溝通;於是當出現專業性的議題時,一堆偽專家便應運而生,以滿足民眾對資訊空窗的焦慮。由於偽專家似是而非的觀點淺顯好消化,常常將議題拖離主軸,以致專業失焦,讓人忘了原本要解決的問題是什麼。

這次公投的四大議題,如果在萌芽之初便本著專業論述,重視異議者的不安情緒、積極溝通、擬出備案,協調過程公開透明,讓各方都能理解政策目標及利弊評估,不但有助民眾正確了解專業議題的程度,也可藉著溝通過程,找出更好的執行方式。

組織管理的DNA:PLAN-DO-CHECK-ACTION

各個領域都有專業,但要讓專業產生效益,也就是落實到執行面,就有賴「管理」的專業。其中規劃、執行、檢討、落實,也就是PDCA(Plan-Do-Check-Action)循環,早已成為組織管理的DNA;但對於非管理專業的人而言,如何引導組織朝著同一個方向前進,達成最終目標,則是一大挑戰。

一個方案從計畫、執行、檢視、行動,不斷地循環改進優化,達到初級目標後,繼續向中級目標、高級目標努力;即使最高目標達成了,也要持續PDCA循環,永不終止,才能成就優秀的組織。在這個過程中,要融入前述尊重、溝通、妥協、透明的精神,才能讓機制有效運作。

實務上,企業經營常遇到各類突發狀況。出了問題先不急著究責爭論誰是誰非,要找出問題的源頭,也就是「定義問題」;身為CEO或領導人的職責,就是遇到狀況要能快速回應,即時作出最適決策。

有的領導人喜歡把SOP(標準作業流程)掛在嘴上,然而遇到突發狀況,整個系統瞬間失靈,這是只學到管理的一招半式,卻昧於全貌。完善的SOP要把突發狀況下的危機處理模式也考慮進去,並搭配PDCA循環,滾動式檢討管理,才能在面對未知的挑戰時不致束手無策。

回顧四大公投案,最初有疑慮的聲音被輕忽,民間團體連署過程被漠視;等到公投成案後,執行單位才急忙溝通解釋,並擠出妥協方案,幸而獲得部分民間團體的接受;然後再到投票前的正反方激烈攻防。

尊重異議、積極溝通、相互妥協、公開透明

如果重新來過,尊重異議、積極溝通、相互妥協、公開透明,是不是這場勞民傷財的社會動員就可以避免呢?公務機關執行單位也好,民間組織決策者也好,或許都可從中學到些什麼。

(本文轉載自2021.12.22「遠見華人精英論壇」;僅反映作者意見,不代表本社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