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策打造更好的決策
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界,都有決策者失算的案例。導致這些「決策失調」的原因,是因為決策制定猶如黑箱作業般,僅僅掌握在高階主管等特定人士手中。現在,是時候擺脫這種決策純由個人主宰的陳舊模式,轉而採取更加的決策流程。本文提出四個改善決策的「I」,並以兩則實際案例說明如何改進決策工作。
近年來,從政府部門到企業界,決策者失算的案例,多到令人震驚。例如,美國政府決定入侵伊拉克、拒絕通過遏阻全球暖化的國際條約、坐視非洲蘇丹達富爾(Darfur)的種族屠殺等,未來都會被大部分歷史著作列為不智之舉。還有,金融界大幅擴張次級房貸業務,將這類貸款證券化,並透過信用違約交換(credit default swap)來避險,這些決策又有多高明?除了禍延眾多業者的決策,單一公司的決策也問題叢生。天納克(Tenneco)曾是大型企業集團,但採行一連串錯誤的併購決策後,如今只是一家汽車零件公司。通用汽車(GM)推出新車款上市的決策糟糕至極,時代-華納(Time–Warner)併購美國線上(AOL)後悔不當初,雅虎(Yahoo!)在2008年拒絕微軟(Microsoft)的併購方案,也是一大失策。
是什麼原因,導致這麼嚴重的「決策失調」?首先,決策向來被視為特權,是高階主管等特定人士才有的。決策進行的流程、運用的資訊、根據的邏輯,都由這些人一手掌控,就像黑箱作業一樣:從一端輸入資訊,另一端輸出決策,中間的玄機外人哪能知道?其次,跟其他營運流程不同的是,企業內部的系統分析,很少會以決策工作為焦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