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溝通 讓每一個部屬都發光

Jacob Lund/shutterstock
「不是好話不出口」或許是贏得好人緣的金科玉律,但是帶團隊如果也比照辦理,只會釀成管理的大災難。與部屬的溝通,只要一點分寸沒掌握好,很容易流於濫情同理、惡意攻擊,甚至最糟的虛與委蛇。曾在Google領導銷售與營運部門,並擔任蘋果大學(Apple University)教師群的金.史考特(Kim Scott)將多年經驗寫作《徹底坦率》,在書中提供豐富的案例、按部就班的方法以及多樣的工具,是以徹底坦率經營團隊關係、建立組織文化的最佳指南。以下是本書的精采書摘。
重新思考「企圖心」這件事
蘋果公司有位領導者有套好方法,考量各個團隊成員的企圖心,讓她能慎思該把誰放在什麼位置。她說,要維繫團隊的向心力,你需要「磐石明星」(rock star)和「超級明星」(superstar)。磐石明星堅若磐石,他們讓你想到的是直布羅陀巨岩,而不是搖滾明星布魯斯.史普林斯汀。磐石明星熱愛自己的工作,他們已經找到自己的軌道,他們不想脫離這一行。
要區別兩者,你需要先放開你的判斷和你自己的企圖心,暫時忘記你對部屬的需求,從人性面去了解每一個人。對許多主管來說,這代表重新思考「企圖心」。
如果我說一個人「很有企圖心」,你的反應會是正面還是負面?你會假設此人不顧一切追逐個人利益而且有點陰險,樂於踩著他人往上爬以達成個人目標嗎?或者,你會假設此人負責而且能把事情做好,是群體裡的正面變革力量?
如果我說一個人很「穩定」,你的直覺反應會是什麼?此人會讓人無聊到想睡,是晚宴時你不想坐在他旁邊的人?或者,你覺得安心放鬆,你希望在人生中認識愈多這種人愈好?如果我說某個人很「滿足」,你又怎麼想?你敬佩他嗎?你會希望自己也更像他們嗎?還是,你會認為他們是庸庸碌碌之徒?
主管常犯的錯誤之一,就是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