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萬一好領袖作出壞決策

誰都不能保證,自己的決斷不會有絲毫錯誤。但一個優秀的領導人,若在資訊充分、立意良善的情況下,仍提出錯得離譜的決策,還是會令人扼腕。領導人為何會判斷失準?而我們又要如何作出最佳判斷?答案,就在神經科學中。
不論是日常生活或在職場上,我們都不斷在作各種決定,有的只是無關宏旨、家居生活中雞毛蒜皮的決定,有的決定卻攸關重大,影響許多人的生活、生計與福祉。有時候,我們難免會作出錯誤的決定。就算是既睿智又有責任感的人,擁有最充分的資訊,懷著最大的善意,還是可能會作出大錯特錯的重大決定,這種情況實在令人洩氣。

德國戴姆勒賓士汽車公司(Daimler-Benz)執行長約根.施蘭普(Jürgen Schrempp)就是如此。當年他不顧公司內部反對聲浪,一手促成戴姆勒與克萊斯勒兩家車廠合併,但在九年後,不得不低價出售克萊斯勒,幾乎是拱手送給一家私募股權基金公司。英國藥妝連鎖店博姿(Boots)執行長史帝夫.羅素(Steve Russell)採取新策略想打入健康照護市場,以便與競爭對手區隔,並藉由牙科保健等新服務來成長。然而,公司主管都沒有經營保健服務市場的技能,加上其中許多市場的獲利空間很小,結果羅素被迫提早下台。美國主掌國土安全應變中心的馬修.柏德瑞(Matthew Broderick)准將,在2005年卡翠娜颶風侵襲期間,負責監控紐奧良的堤防是否抵擋得住暴漲海水,如果潰堤,必須向總統等政府要員通報。他雖